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政策仍然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出口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视野切入,实证考察了出口之生产率增长效应的非均衡性论题。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的研究表明,出口对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远的落后地区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近的先进地区,意味着出口具有Veblen-Gerschenkron效应,即技术落后地区在出口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溢出和生产率增长要大于技术先进地区。而且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还具有时间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针对门槛效应的检验表明,只有在行业出口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才渐次显现并不断强化。此外研究还显示,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同行业集聚与关联行业协同集聚外部性都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上述结论对于制定利用出口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化地区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外生政策冲击,兼顾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视角,较为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扩大内需引致的内循环能否有效驱动外循环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带来的内需冲击,不但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企业出口概率,还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显著扩张;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通过生产率效应、外资进入效应和信息化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企业出口效应存在企业规模、城市级别和行业异质性;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驱动企业出口。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文章对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了考察。运用OP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本文发现出口企业的TFP比非出口企业高,初步说明中国出口企业具有自我选择效应。进一步使用Heckman方法分析生产率的促进出口作用,在控制企业规模、生产能力、行业、经营年限、地区、所有制等因素后,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供给都表现出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且在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子样本中依然稳健。上述结论说明,我国政府应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微观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以便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的识别思路,实证分析了使用国际标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国际标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稳健的因果效应,匹配后的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ATT)基本在13.7%以上。对此,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快建立通过国际标准使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体系;鼓励标准化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标准化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扩大我国标准化服务贸易的出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显著地提升了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行业内不同生产率水平企业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主要通过提升较低生产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促进最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渠道缩小了行业内生产率离散度,从而提升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此外,上述资源配置效应在行业内国有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以及出口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文章为探究贸易自由化进程如何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判断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效应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1—2020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与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使用系统GMM回归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等级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新)一线城市促进作用最显著,其次是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机制分析说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还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对全样本城市而言,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有所削弱;分城市等级看,数字经济对(新)一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为显著,而对二线城市不存在门槛效应。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物流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区位熵法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物流业集聚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根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不高,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随时间变化加强的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并不完全符合;物流业集聚对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开放程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构建物流集聚高地、促进物流省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物流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促进两业协同、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蒙英华  黄宁 《财贸研究》2012,23(3):40-48
中国文化进口主要集中于综合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而且绝大多数文化产品进口受到出口国市场容量大小的影响,如建筑和设计、珠宝等,但受中国购买力水平影响较小;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出口受进口国购买力水平影响较为明显;中国文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促进其他视觉艺术、珠宝、电影和录像、建筑和设计等文化产品的出口,但对中国文化进口的影响并不明显;除古董进口及其他视觉艺术的出口以外,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与距离变量呈负相关关系;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1996~2007年的进出口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机床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在1997~2003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说明单纯依靠降低价格、扩大出口数量的方式已经不能改善贸易条件,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方式来改善贸易条件。2002~2006年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改善了我国机床制造业在2003~2007年的贸易条件。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恶化是我国机床制造业跨境M&As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ses micro panel data for firms in the Taiwa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1986, 1991 and 1996 to investigate a firm's decision to invest in two sources of knowledge – participation in the export market and investments in R&D and/or worker training – and assess their effect on the firm's future productivity. The firm's decisions to export and invest in R&D and/or worker training are modelled with a bivariate probit model that recognise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decisions. The effect of these investments on the firm's future productivity trajectory is then modelled while controlling for the selection bias introduced by endo‐genous firm exit. The finding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exporting and R&D investments and future productivity, after controlling for size, age and current productivity. Firms that undertake both investment activiti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future productivity than firms that do one or neither. In addition, these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these activities leading to further productivity gain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export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Taiwanese firms and that firm investments in R&D and worker training facilitate their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ir exposure to the export market.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贸易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1980-2004年的数据,描述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特点,并借助协整模型实证研究了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度和贡献率都较低,这是因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自身竞争优势不足。本文经过研究,形成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并为无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管制出口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从出口成本效应和出口创新效应两方面对我国环境管制的出口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管制相对力度与出口相对竞争力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前者对后者有显著性负向影响,环境管制的出口成本效应成立;我国环境管制力度对出口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环境管制的出口创新效应也成立。因此,即使在我国出口由于世界经济衰退而暂时受阻的情况下,我国也不应放松环境管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方法,测算了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源效率,并进一步考察了出口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显著地促进了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这一效应在标准煤与电力消耗指标的检验中是一致的。对子样本的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城市、大型城市、沿海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出口增长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还证实了出口可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城市能源效率。技术效应表明,出口可以通过提升研发技术与污染处理技术促进城市能源效率提升。结构效应表明,不同出口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一般贸易条件下的出口对城市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对城市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应对EurepGAP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urepGAP是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随着欧盟市场的扩大和EurepGAP认证的普及,我国农产品贸易受EurepGAP的影响也会更加突出.EurepGAP以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为立足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我国目前较低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环境下,要达到其要求还存在相当的难度.文章就EurepGAP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应对Eu-repGAP以促进我国农业出口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效果,在短期内可将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调节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但从长期看我国应通过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和出口结构,以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出口贸易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短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进、出口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大,对第一产业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5~2005年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对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