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我国的各大油田大多开发的进程都已进入了中后期。整装的油气藏都已初步的被确认,现在主要的目标就是对隐蔽油藏的开发。而低阻油藏是这类隐蔽油气藏的主要部分。对于底水与边水的油藏中主要的包括低阻油气藏。其中有一些老油田需要进行复查来寻找非常规的油气田。所说的低阻油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指在同一个油田以及相同的地质背景中,因地质因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一些含油层系或者是油藏和邻近的水层电阻率相似。一般情况下,油层电阻比邻近的水层电阻率高出4倍左右。在底水和边水油层中,低阻油藏的开发研究是较为重要的方面,可以稳产以及增产,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低阻油层的成因以及对其测井曲线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矿井瞬变电磁理论和电磁感应原理,遵循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有多个低阻体沿探测深度方向分布时或浅层存在低阻屏蔽效应时,矿井瞬变电磁法所探测的异常相应特征。实验结论:在沿探测深度方向上存在多个物性参数相似的低阻体或表层存在低阻薄层时,表层低阻屏蔽效应掩盖或压制了深部低阻体的瞬变电磁响应,使之在感应电位多测道剖面图中所呈现的响应形态和变化规律表现出单一低阻体的特征,这会使得隐伏在低阻干扰体背后的目标体分辨,此时应结合区内其他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或借助其他辅助手段,从而得到可靠的地质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孤岛油田Ⅱ类注聚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油稠的特点,运用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注采关系,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控制窜聚,逐步形成了适应该类油藏注聚综合注采调整技术,实施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几项评价指标,对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极大,主要表现在自然产能很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不采用增产措施,根本无法投产,更谈不上正常开发,合理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这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关键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本文首先研究论述了低渗透油藏在学术上的界定范围,分类以及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并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征以及保证油藏有效开发的注水工艺技术;然后根据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21):137-138
C断块油藏埋藏深、目的层单一、渗透率低,油藏开发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状态。根据油藏开发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钻井成本高、水驱控制程度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在C油藏开展改变井型试验,应用可增加钻遇油层厚度、扩大泄油面积等优点的大斜度井来开发油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芦湖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低含水期采油、超前调配、均衡注水等多种注水开发认识,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为提高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是油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由于水平井有着钻达目的油层井段长,泄油面积大,流体流入井筒阻力小等特点,产油能力远高于直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较直井、定向井具有其采油指数高,生产压差低,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各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营11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将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胜利油区东辛油田营11低渗透油藏为例,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必须以低渗透油藏油气渗流理论为指导,以精细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潜力为基础,以井网精细加密调整完善为核心,优化直井井网、水平井井网的井网形式和井距,优选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配套全程的油层保护,精细注采调整技术,达到全面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其高效开发问题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开展了探索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认为,微生物驱能有效改变低渗油藏的润湿性,使水驱油藏从亲油或弱亲水转变为亲水或强亲水,从而可以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储油层在实际油田开采中,由于储油层的物性比较差,导致储油层油气渗流时启动压力值的梯度比较大,因此在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中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进行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的分析研究,有利于避免低渗透油田的注采过程中低渗透适应性影响问题,提高对于低渗透油田油气资源的开采率。本文主要结合低渗透油田油藏层的渗流机制原理,通过采用压降叠加的工作原理,提出使用一源一汇以及面积注水方式中的五点法和七点法、九点法等油井注采工艺技术,将油气资源注采过程中的油气资源井内注采驱替压力梯度分布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在油藏注采工艺的不同注水方式下注采极限井距改进,以提高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对于油气资源采收的优化与提高实现。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技术的现状,以某油田低渗透油藏特征以及油气注采工艺效果为例,并结合对于该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与油藏注采压力系统等方面的优化提高,实现对于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油气采收率的优化与提高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都面临着对稠油油藏的开发工作。该类型油藏的开采往往存在注汽压力高、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吞吐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开采方法、技术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文章对当前辽河油田应用高凝稠油油藏的综合研究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结合油藏储层特征、油藏开发矛盾、油藏开发机理等寻求最佳的开发途径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发育.由于低阻油层不同于常规油层的特性,造成现场判别存在困难,易引起此类油层的漏失,给勘探开发造成重大损失.理论和实践证明,常规录井资料与测井响应特征有机地结合,对低阻油层特征充分了解,是准确判别低阻油层的唯一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商河低渗透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套损多、井网遭到破坏,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严重,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二类油藏井网不适应,开发效果差.针对这种严峻形势,强化了油藏动态分析,加强了油藏前期精细研究,实施了分阶段、分类型治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产油量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已开发低品位油藏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已开发低品位油藏,必须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将吨油成本作为评价已开发油田是否为低品位油藏的唯一指标,并给出了单元吨油成本的确定方法,应用研究方法分析了胜利油田2008年底已开发陆上1034个单元的状况,总结了已开发低品位单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发育。由于低阻油层不同于常规油层的特性,造成现场判别存在困难,易引起此类油层的漏失,给勘探开发造成重大损失。理论和实践证明,常规录井资料与测井响应特征有机地结合,对低阻油层特征充分了解,是准确判别低阻油层的唯一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女20断块为典型的多层非均质高压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油藏一直停留在低速低效开发状态。2006年对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对储层进行了定量研究,找出了制约油藏开发的因素,并实施了井网加密扩边、储层改造和降压增注等治理措施,治理后日产油由87t/d升至197t/d为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欢喜岭油田在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文章论述了低阻油层成因和欢东-双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欢喜岭油田在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文章论述了低阻油层成因和欢东—双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在石油开发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其油藏特征、流体特征、开采技术等方面与中高渗油藏存在较大差异.临南油田以中低渗油藏为主,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主力层水淹严重,低渗油藏做为重要的后备储量已成为近阶段增产上产的主阵地.本文从采油注水、修井作业、日常管理等阐述如何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出建议,为下步同类型油藏调整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