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晶 《北方经济》2016,(8):12-14
目前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全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国企改革,特别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从而提振经济增速、引导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杨波  薛东阳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46-148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绩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文章从宏观经济层面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产增值效应、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体制效应、中观层面的国有经济产业布局调整效应、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本身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制度效应以及国有企业本身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五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经济增长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有人说是威胁,也有人说是机会,还有人说是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在所有以上这些回答中,究竟哪一种看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了从中找出一种正确的答案,我们就必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特征及其外部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增长,其增长的速度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罕见(麦迪森,2003,中译本)。由于1979年以后发生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实…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回顾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地级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改革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2)城市规模越大,国有企业改革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越大,且影响效果随时间递增;(3)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了地区整体的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说明,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提升市场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地区经济近40年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日前表示,中国的企业改革工作1995年将“围绕”政企分开这个关键环节”进行。 王忠禹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将推进政企分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争取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他说,1994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加强了经营管理,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据统计,94年1—11月,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2%,实现利税增长17.6%;企业亏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实现“效率提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土地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表面上是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根源则在于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化问题,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度性障碍.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突破城乡土地二元分割,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也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为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系列要求,历经三十多年的国企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路径主要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加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建设、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9.
<正>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战略指导方针。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经济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由过去的被动改革转变为主动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战略的指导方针在未来的改革实践中要转变三种认识:一、不能把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或执行产业政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论金融结构的法律制度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法律环境对不同结构的金融体系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中国健全法律制度,以发挥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出口略有复苏,而消费低迷.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投资,而主动力是房地产投资,并不断以“土地”来扩张金融,表现为“资产负债表”扩张.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尤其是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化,且受到城市化超前、去工业化以及人口红利消退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驱动的增长持续难度在加大.金融体系的扩张主要服务于“土地”为基准的房地产和基建,而实体经济负债增加,实际利率上升,但生产者价格指数下跌,利润收缩,实体经济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加剧了结构的不均衡.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考虑选择的政策包括:转变政府目标、修正房地产行业定位、改善供给机制及改革金融体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辽宁金融体系的运行及银企关系的变化趋向金融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所依托的重要环境。银企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宁金融体系运行状况和银企关系的剖析,有助于塑造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和银企关系,来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经济解决退货膨胀、中国金融走向国际以及一国两制在金融领域的体现等思想。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正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成功实现一个国家两种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是前进国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工作,锐意进取,既要充分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又要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党中央、国务院已经确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方针,只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为  相似文献   

16.
吴勇为 《产权导刊》2003,(12):29-3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2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复杂.国有企业的效率至今仍然比较低下--国有企业占用了整个社会资源的70%和其它资源的大部分,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只有30%左右.国有企业长期的低效益与部分严重亏损的状况,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据分析,在中国目前10多万亿元的存量国有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经过重组才能发挥效益.因此中国国有企业尽快改革、改制到位已经刻不容缓.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部署,将给现行国资管理和经营、处置带来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失衡、内需不振、过时的土地制度和走出困局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回避.在这种时刻,中国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已明显无法持续.面对外需增长的下降,中国急需提振内需.然而,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造成两种结构性扭曲.第一种扭曲表现为中国未能在农业比重急剧下降的同时相应减少农村人口的比重,造成城市化的严重滞后和城乡收入差的恶化.第二种扭曲表现为中国未能将其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高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造成农村的普遍隐性失业和集聚效应的浪费.中国必须改革其土地制度以降低高昂的城市化成本,才能提振内需,走上可持续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东道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地将FDI吸收能力理论、溢出理论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探讨制度质量对东道国吸收能力、FDI溢出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与效应。采用中国各省区1990~2010年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的情况下,FDI的增长效应不再为正,甚至转变为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FDI在东道国的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制度门槛"效应特征。FDI对东道国的产业增长效应是通过当地制度环境改善来实现的,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FDI在该地区的产业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表明,改善制度质量的国内改革是提升对外开放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制度质量、外资进入与增长效应:一个跨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制度质量的视角去研究外资进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建构基准模型以及非线性内生门限的方法,检验了制度质量高低对外资增长效应实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度质量与外资增长效应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外资进入引致的增长效应在制度质量相对居中的国家最为显著.对此,我们的解释是,对于制度质量较低的国家,制度改进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外资参与东道国经济分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内资部门的自生能力在制度改进中得到提高,外资的相对优势降低,因而其增长效应开始弱化.  相似文献   

20.
杨帆 《特区经济》1998,(1):10-12
<正>一、十五大坚持邓小平改革路线,初级阶段理论奠定深化改革基础 从邓小平逝世,到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政治实现平稳过渡,继续坚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路线,再次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承认和巩固改革成果,坚持深化改革的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