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表决权信托是将信托制度与表决权的间接行使机制相结合,在公司科学化管理中显示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平衡股东利益、便利公司融资、公司控制权的获取或保有等方面独特的制度优势,广泛应用于商事领域。  相似文献   

2.
3.
广东省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当企业的控制权发生转移,公司治理机制将会发生变动。本文以2004年标的为上市公司股权(标的属广东省)且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交易案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并购主体产权性质的差异性,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角度与程度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控制权转移将促进公司治理主要在弱化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减少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4.
呼楠楠 《魅力中国》2013,(23):58-58
股东表决权是股东在公司股东会议中就会议事项独立发表自己意思表示的权利,是公司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本文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在研究股东表决权与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关系及表决权在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股东表决权制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我国现行股东表决权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并购的风险不仅来自于各种信息风险和交易程序风险,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8.
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 因此,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资本结构与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1—2003年发生控制权协议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控制权转让价格及溢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重点分析资本结构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目标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越高,控制权转让价格越高;股权性质影响控制权转让价格,法人股转让价格高于国有股;其  相似文献   

10.
双层股权结构赋予创始人特殊的表决权,在保持公司控制权稳定的同时,弱化了公司分权制衡机制,增加了公司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滥用控制权的风险。如何平衡创始人的控制权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是双层股权结构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参考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建议将特别表决权的表决权重限制在普通表决权的10倍以下,扩大信义义务的承担主体,创始人作为公司控制股东应当承担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1.
公司代表人制度的缺陷既有法律规定中存在的漏洞,也有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因此讨论代表人的有效设置,是在于公司作为法人不仅仅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的事,而是由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相关责任人所构成,当这种实际存在的代表行为不能得到规范,现有法律规则又不能制约这种无序状态,就会对公司的运行效率带来妨碍。以法律归责为底线而对公司代表人有效设置进行规范,其途径是以公司意思自治下的代表人制度对外有效,从而发生和法律外部干预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刘永锋 《发展》2010,(12):107-108
表决权信托制度是针对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配置而由英美法系国家创设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中小股东表决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安排,但我国对此却存在立法空白。本文拟在深入分析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内涵、意义、可行性基础上,就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研究了中国ST公司现象之谜。分析表明,原因在于ST制度所刺激的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而这种控制权能够给控股者带来私有收益。现有文献没有对控制权竞争者如何参与竞争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竞争才能展开提供足够的证明,而本文试图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广义股权结构的概念,分析了在广义股权结构下股东的控制意愿和控制能力因素,并以此对企业的股东进行分类。以控制权收益和“搭便车”为背景,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股权控制度安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5—2009年沪深两市发生了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从公司成长能力和股权制衡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研究表明:(1)公司的成长能力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者成正相关关系;(2)国有控股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利水平,但随着企业成长能力的提高,民营企业的控制权私利比国有控股公司增长更快;(3)股权制衡度对控制权私利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治 《改革与战略》2006,(12):20-23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转移公司控制权以达到制约公司经营者,从而有效保障股东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运用最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流理论都立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伴随着公司法反主流的理论变革与制度实施,这一蕴含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中的基本前提正受到质疑乃至巨大的冲击,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流理论亟待作出重新评介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胥胤  李秀琴  付春 《改革与战略》2010,26(12):36-39
在经理控制型企业中,尽管"疏忽和浪费"等委托代理问题必然存在,但是职业支薪经理的出现,适应了公司经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促进经营职能和承担风险职能的分离。文章从董事会授权、决策文化、选举机制等方面揭示经理控制权膨胀的制度安排,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股权结构的改善、经理市场的建设和股票市场治理功能构建三个方面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的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权转移能够改善公司治理和绩效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控制权市场是否能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于控制权市场是否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研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操作的发展机制和制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