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同样迅速膨胀,其所带来的风险尤其大不可控,而对于其的审慎监管同样成为议论中心,文章经过联系中美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发展近况,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因其潜在危机而存在的监管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萍 《中国经贸》2015,(18):121-12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影子银行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心如 《中国经贸》2014,(20):164-165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中介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影子银行”成为重要的机构。影子银行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却受到不相匹配的监管约束,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风险隐患。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也呈现出特有的特征。预防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有针对性加强监管,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各类基金公司、小贷公司和私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影子银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到,他不仅给中国传统银行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影子银行的发展中带来的高杠杆效应、高流动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负面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文章主要是针对影子银行的存在的诸多问题,集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并讨论具体监管措施,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6月20日,这是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受此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大幅上升,金融机构普遍感到"钱荒",市场深陷流动性危机.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流动性本身的问题,而是与"影子银行"密切相关. 就像入侵的外来生物,"影子银行"正疯狂而又野蛮地生长,其规模之大,足以"造成系统风险",这个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并将危机无限放大.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影子银行,它确实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信贷补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是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就在市场大声疾呼"钱荒"的同时,央行却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此举被认为是管理层下决心遏制不断膨胀的"影子银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快,影响力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潜在的风险不断积聚。从监管的角度看,当前其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体系的全面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基层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本身也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发展的结果,影子银行的出现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深化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差异,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深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就甘肃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影子银行具有促进甘肃金融深化、丰富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地区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为此,文章指出应对区域内的影子银行体系采取引导和审慎监管的策略,加强对金融稳定的检测,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在甘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受到了多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做了定义探讨,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和产生原因。认为错配、信托违约、非典型金融机构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影子银行的风险。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海 《南方经济》2014,(1):114-116
影子银行对于我们深化改革金融体制是至关重要的问题。2012年以来,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由于其潜在的金融风险而受到国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的隐形担保,资本不足和风险集中度偏高,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影子银行不规范、不透明,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影响稳定;影子银行产品存在法律关系不清晰,存款化倾向严重、信息披露不充分,虚假宣传等问题。当影子银行的流动性下降的时候,比如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甚至出现“钱荒”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数量和期限方面的问题。但这个风险是可控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较小;影子银行的运作形式比较简单,而且杠杆率比较低;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闲散资金存款,发行到期直接兑付,与套期获利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子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世界经济的金融结构体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发展是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虽然影子银行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体系还不健全,对其的监管还不完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影子银行的发展势不可挡。文章分析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不应该一味的排斥和束缚影子银行的发展,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和规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逐渐引发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体系本身代表着非银行融资方式的发展,在丰富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的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对其一般性的风险特征进行了剖析,然后重点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风险现状,最后根据研究情况对如何进行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玲 《中国经贸》2012,(12):130-130
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冲击欧美经济,随着银根紧缩,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特点,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晓雯 《南方经济》2017,36(7):85-99
文章选取我国16个传统银行和12个影子银行,共计28家上市公司股票日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GARCH模型计算28家机构的VaR值及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溢出效应(CoVaR)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通常高于传统商业银行,有的达到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的3倍;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高度关联,风险具有易传染的特征,会对其他金融主体发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影子银行产品总量在17万亿元到19万亿元,已占GDP总量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受到两次外部危机的冲击,一次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另一次是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引发的欧债危机。至今尚未有过内部风险引发的危机。虽然人们认为国内金融服务远不尽如人意,但实际上其风险积累已经到了不得不警惕的程度。比如,影子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研究学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在反思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时认为影子银行是主要的诱因之一,自此影子银行引发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尽管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快速的扩张。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历程、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创新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琳 《特区经济》2014,(12):82-85
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积极地关注。关于影子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众多且角度多样。本文主要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特征、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风险控制与监管等角度加以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