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武 《企业文化》2010,(9):61-61
相信自己和员工 中小企业老板必须明白一点.自己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和员工手上,而不是其他任何外人手上!  相似文献   

2.
员工的﹃老板﹄意识与经营者的﹃打工﹄意识周耀庭的﹃老板﹄观□张鸿雁红豆集团的股份合作制使所有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大家都可以找到当“老板”的感觉。周耀庭说:“我们要的就是员工的这种‘老板’意识,员工有了‘老板’意识,就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领导者无法了解自己的错误,就会把整个组织带向危险的境地。员工"管理"老板听起来似乎有些离奇,而且几乎没有人相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对于老板大权独揽、员工唯命是从的管理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员工要"管理"老板首先,从公司层面上来说。"管理"老板其用意在于找到一种身为员工的积极行为模式,在组织体系中真正建立起上下交流、自我负责以及同心协力的合作关系。如果一个公司或团队的各级成员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组成一个行动整体,那么这个公司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创造财富的目的,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最后都是为了人生幸福。离开这样一个意义,幸福无从谈起。企业家对幸福指数的理解,也许取决于各自的认知,没有统一答案;但是员工对于幸福的感受,我相信是一样的。所以怎么能够做到让员工比较快乐,最后比较幸福,我认为是有理可循的。  相似文献   

5.
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面对面的沟通,而这个也是许多理论研究证明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每次去敲老板的门都很发怵,所以能不见就躲起来不见了。"相信很多白领都有这样的感觉,甚至有不少员工一年也见不到老板几次,老板是老板,员工是员工,仿佛是两个没有多少交集的群体。事实上,一个组织的沟通效果决定了组织的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做好组织沟通,对促进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畅通而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新锐公司有两名主力干将张平和李伟,当初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既无经验又无资历,四处求职,却处处碰壁,是新锐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上班那天,新锐老板杜伟对他们说:“经验和资历都是从无到有的,我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你们自身的问题。”张平和李伟听后.非常感激老板对他们的信任,在心里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为老板工作。杜老板对下属本着“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原则,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对下属的工作也不妄加干涉,多数情况下会尊重员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刘戈 《中外管理》2008,(10):78-78
在“2007CCTV雇主调查”的颁奖晚会上,我们策划并实施了一个大胆的创意:让企业老板和公司的十位员工代表一起参加节目、一起领奖。一直以来凡是类似的颁奖活动都是企业老板或老板的代表一人领奖,我们打破了这个惯例,让员工一起享受自己企业的荣誉。  相似文献   

8.
当今企业是老板在诉苦,员工也在诉苦。老板总是说企业招不到人才,求职者总是说自己找不到工作。既然老板要招人才,求职者在找工作,为什么老板不要他,或者他不选择老板呢?因为人才的概念对于老板和员工来说,不同角色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老板认为的人才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求职者认为的人才是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听到老板们说:有德有才者,大胆重用:有德无才者,委以小用;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这里的德与才又怎么样理解?老板要的是哪些德?哪些才?又有老板说,我最喜欢的业务员是能创造利润的员工,能创造利益的员工,能创造价值的员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廖羿对《中国新时代》说,他既是一个老板,也是一个员工,所以比谁都知道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困难。因此他总是鼓励员工,我们并不是缺少能力,只是还在路上.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在一私企工作了半年多,可是老板到现在也没与我们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上保险。前不久在多数员工一再要求下,老板给我们上  相似文献   

12.
老板和员工就像是来自两个星球,一个来自金星.另一个来自火星,如果没有交流.就很容易发生误解。本书揭示了老板的思维,同时也披露了员工的想法.让老板和员工都能明确了解对方的需要,真正使企业成为实现各自价值,满足各自需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黄钟仪 《企业文化》2012,(11):33-35
这是有一些另类的管理方式:没有老板钦定的部门经理,员工热衷于轮流坐庄;项目投入不由老板决定,取决于部门之间的买卖交易;员工可以提出额外的计划,并获得额外的奖金;职业素质规范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制定,也不是老板授意,而是由所有员工共同编写,每一条规范都对应着明确无误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名员工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跳槽十多次,平均算下来,在 每家单位工作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抛开企业的好坏不谈,这位员工自 身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我们暂且把这样的员工称为“问 题”员工。 “问题”员工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知名或不知名的十多家公司的同 时,也就遭遇了十多个好坏不等的大小老板。在问题员工的眼里,是怎 样看老板的好坏,这对于老板们来说,其实,也不失为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班子不好带,员工不好管,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管好人、用好人这个问题上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相信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情况:老板工作非常辛苦,成天忙着跑业务、抓单子,公司里的员工则坐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里,把公司当网吧,反正上班事也不多。每当老总从外面风尘仆仆地归来,全体员工均热情地招呼:老总好!老总脸上喜笑颜开,仿佛一切的疲惫都在一声声热情而毕恭毕敬的呼唤中烟消云散了。一家公司的老板这样形容他跟员工的关系:老板就像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老板日常需要处理很多事务,因而经常不停地向员工分配任务。这时,老板可能会没有意识到沟通,只是以命令的形式将任务布置下去,而员工即使有想法也不愿意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做老板永远的"债务",就是当员工过年阖家欢乐时,自己仍要默默居安思危。过年是一种文化,它使中国人相信爆竹能驱邪,头香助好运。可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能让我们的员工相信什么?这就是企业文化第三重门,也是最高追求:信。信任:能取信多少人?能取信多久?老祖宗说:人无信不立。因为离开信,人是没法活的。可要命的是,我们现在恰恰面临各种"信"危机。1950年代欣欣向荣,是"信念"之差:我们都信共产主义,但你是雷锋,我是群众;1980年代打开国门后,是"信仰"之差:你还信共产主义,他已信拜金主义了;等到本世纪,则已是"信任"危机了:一个彭宇案,几乎摧垮了社会大众最基本的道德堤坝。  相似文献   

18.
大手笔送股奖励先进,老板仅持股19.7%;爱员工而后爱旅客,乃至对对手感恩;总跟员工混在一起的董事长王正华说:我们信仰爱。  相似文献   

19.
春节的前几天,人们经常看到一些大餐馆被一些公司包下来,老板请员工聚餐。这个习俗是从东南亚那边传过来的,名日“尾牙”。据说是一些精明的老板为了笼络员工人心想出来的。优点很多,一来让辛勤的员工借机会狠“宰”一顿平时“吝啬”的老板;二来借助酒的力量,让平时满腹牢骚的员工借机直抒胸臆,以缓和紧张的工作关系。想来,这样的老板在很多员工眼中已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当老板很轻松,因为可以支配员工们执行具体事情。也有的人说当老板很累,因为需要考虑员工们所不考虑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这些“轻松”与“累”都是一定同时存在的,就像一张树叶的两面一样。但是,为什么有的老板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年中很多时间都在“不务正业”地专注自己的各种爱好?而有的老板既比员工早到办公室又比员工晚离开办公室,甚至连双休日时间都在为公司忙活,一年到头自己累得像头牛也只是勉强让公司活了下来而已。在我看来,后者根本就不是当老板,因为这些老板都没有当好自己的角色,他们只是在给员工打工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