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起源于春秋末年的老子,后来经过老子的弟子、庄子等发扬光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进行论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礼治”框架内的“无为”还体现为一系列象征,“垂拱”以恭敬守礼的君王身体象征“无为而治”;“垂衣裳”以“乾坤尊卑”之礼具(“衣裳”)象征“无为而治”;“南面”以仪礼化的君王身体象征“无为而治”,这些本于“礼”的象征可以指向一种“无为而治”的“象征性管理”。  相似文献   

3.
道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哲学--无为而治,是一种深邃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实行无为而治,使一个历经战乱、贫弱不堪的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强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其"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全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为而治逐渐成为当代的一种管理哲学。分析其思想的内涵入手,研究现代管理中的学习型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管理、人本管理等折射出"无为而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23):92-93
“无为而治”虽然不是积极进取的管理方法,但却具有“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道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哲学--无为而治,是一种深邃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实行无为而治,使一个历经战乱、贫弱不堪的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强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语录     
“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若能拈出这四句话的精髓,生命是如此的好。“好谋而成”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进行。“不疾而速”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时你该怎么办。由于已有充分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能迅速把握,一击而中。“无为而治”则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理系统来管理。兼具以上四种因素,成功的蓝图自然展现。 ——李嘉诚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不应该事必躬亲,更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最关键的是要发现员工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大胆地将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无为而治,才能建立起有竞争力的团队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本意是顺应自然,听从民意,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的目的.几千年来,"无为而治"思想深受一些统治者的推崇,随着时光流转,"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也更加丰富,它在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彰显出极大的魅力。本文就“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长峰 《价值工程》2014,(16):303-304
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无为"也是一种"为",体现在不扰民、不与民争利、道法自然等理念上,这不仅是仁政,更是治国的智慧。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无为而治仍是重要的执政理念,在新的时代应不断丰富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3.
黄新发喻之为的以“正”治“道”——延续正统的做法来治理企业,走出了方圆集团的特色之路。这也似乎与“无为而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无为”道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100-103
忘掉中国公司“恤汗工厂”的恶名吧!这些正在实践老庄“无为而治“哲学的新兴公司,目前看来在员工与客户体验层面均有一流表现,问题是,这种哲学能支撑它们的扩张吗?  相似文献   

15.
王珍 《新远见》2013,(10):42-45
张瑞敏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每条"龙"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到最精细,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所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追求"三无目标":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  相似文献   

16.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6,(2):110-111
A君是个追求“无为而治”的主管.“我更愿意充分的授权,因为如果我时常被命令或者工作中被指手画脚,自己会感觉得不到信任.同时也会打消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是执政的最高境界。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遵循大千世界和自然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的理想境界,是用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要达到这一境界,我认为’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应引起重视。“无为而治”主要体现在:一、任官得入,分级管理企业管理组织的层次一般可分为高阶层(决策领导层)、中坚层(计划管理监督层)、基层(实施层)三阶层的各自定位,互相配合,才能产生坚强的组织力,发挥更大的效能。高阶层的信心一定要把人用好,让其施展才干,领导者所管理的事务虽简单却周详,安逸却有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用人在于识人。有才无德是歪才,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对古代的治国还是现代企业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并且利用CAS理论解释了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