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品牌的”活力源泉”,然而许多企业巨额的研发费用却往往换来微薄的利益回报,甚至屡屡以失败告终。如何才能降低品牌创新的风险性,提高品牌创新的成功率呢?事实上,企业完全依赖自己的研发实验室来进行所有创新的模式已经过时,市场要求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从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考虑产品创新问题。让消费者决定创新,宝洁公司的这一创新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把“金钥匙”。在总结宝洁公司的成功经验时,宝洁前任CEO雷富礼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组织原则,人们在做出决策、应对挑战和开创机会时都会遵照这个原则。在宝洁,这个原则就是创新。”并非仅仅是宝洁公司,创新是所有企业面向未来生存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创新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企业创新是老总工程”。认为,企业能否有效地推进创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老总”。“老总”要创新就可以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严格说来,企业的“老总”都是希望企业实施创新的,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很难推进创新?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李占舟  四海  吕金奇 《英才》2004,(8):20-26
由北京青年报社和英才杂志社联合主办,以“美丽新北京”为主题的“2004年房地产创新人物”推选结果于7月2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揭晓。本次活动通过媒体推荐,专家提名、公众提名及企业自荐等方式。先后在《北京青年报》刊登介绍了80位候选人。根据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四个维度构成的推选指标,评委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10位地产创新人物;广大读则根据自己对候选人在创新方面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了解,通过投票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10位地产创新人物。正如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在颁奖典礼上致词所说:“创新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每个企业都因制造差异化而生存。但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以创新发展,创新人物作为主题?因为我们想让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创新能力,不仅仅是竞争工具,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有识人士广泛参与的思想交锋和交流方式,营造创新体验,呼唤创新精神。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东西南北就不再是区域名词,也不仅是行业概念,它代表的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企业》2001,(4):7-7
周耀庭谈到“十五”计划时提出:在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势下,未来企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与壮大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科技创新,全面创新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是出奇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沸点人生     
“到现在为止,80%规模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队伍,没有核心技术,他们的生产也往往受制于人。”近日,国务院高级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经过详细调研后得出了上述结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仍相对不足、创新方法上重视不够。创新方法,必须要有用于创新的“矛”和“盾”,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就是科技创新的“矛”和“盾”。由于自主研发投入少及核心技术的匮乏,我国自有核心技术的科学仪器相对匮乏,科学仪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科学仪器设备依靠进口直接导致了科学研究“空芯化”现象。作为企业和国家来讲,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和创新都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差不多每个现代企业里,都设有“企划总监”之职,但我们却发现:并不是每个企划总监都清楚知道自己该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面所写的15个工作法则,是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致胜箴言”。  相似文献   

8.
目前,上至中央,下至企业,都在谈创新。谈到创新,北京一轻既有完全自主创新的大豪电脑刺绣机;也有中外合作创新的欧珀莱化妆品;还有产学研集成创新的清华阳光公司太阳能热水器。这三个公司的创新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流的,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创新经验,这是“喜”的一面。但这些创新典型都是在十年前特定环境下就产生了,如果要推广他们的经验,创造出更多这样的企业,使大部分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成果,却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可以说,一轻创新只有“点”,而没有“面”,这是“忧”的一面。下面就从“喜”的一面对三个典型简单回顾与总结;对“忧”的一面谈谈原因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户链管理     
现在的企业已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下道工序是顾客”。但是,企业中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工都能清楚地知道“谁是自己的服务对象”,“使自己的服务对象满意的标准是什么”,“谁在为自己的工作服务”,“自己的工作应该享受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问题吗?在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这样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容易确定,但是要把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搞清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采用“用户链管理”方法理清企业内外部的服务关系,使管理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纽约的“失败产品博物馆”里,高达8万多件“失败产品”静候人们反思。其中不乏很多大公司的产品,功能强大,或很新奇。博物馆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达54000多种,而真正受到青睐的只有20%。 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引导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往往认为研发投入越多,其产品创新性就越强,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高,企业发展就越快。但不少企业经过实践后发现,产品创新虽然是引导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道路上却也隐含着许多陷阱,一旦掉进产品创新的陷阱,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防止陷入产品创新的重重误区,如何及时调整创新管理思路等问题都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变”是唯一不变的市场法则。传统的“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将为企业的全面创新管理所取代,“不创新,就灭亡”并非是危言耸听。这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实力在变。无论是市场领导者还是市场挑战者,环顾四周就会发现。那些与自己搏击多年的同行,那些羽翼渐丰的后来者,都在觊觎你的王位。  相似文献   

12.
每个企业都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的创新模式与策略。模仿创新因其低成本性、研发的针对性,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文章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同时以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阐述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的启动时机,明确中小企业在模仿创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谨慎选择模仿对象、正确认识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夫正 《中外管理》2007,(4):44-45
为什么多数公司对“创新”阳奉阴违?有什么办法能使“创新”变得现实可行? 创新为什么这样难? 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之计莫大于创新。任何一位企业主管,如果你问他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大事,十之八九回答是“创新”。当今,企业主管与员工都已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新兴发展中国家“有钱无闲”,更多地需要提供创新产品;传统发达国家”有钱又有闲”.需要提供的是创新服务。这是当今社会消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企业家进行企业创新的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轨迹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家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创新战略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创新”才是正确的?1.真正“创新”的企业,是旱在创业之初,就有这样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到了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搞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2011,(4):45-47
科技创新是长安汽车“引领汽车文明”的驱动力。长安汽车把节能环保作为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核心。同时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致力于推动绿色消费,从而实现“引领汽车文明”的企业使命。长安汽车致力于成为科技驱动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虽然“管理创新”在最近几年才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实践和热门话题,但企业创新并不是现在才被提到经营管理活动的日程,而是自从有了企业经营活动以来,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的血脉,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之中,并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以“市场换技术”和模仿创新为代表的传统创新路径,严重困扰着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技术攀升.为此,在探讨苹果“颠覆式创新”和腾讯“微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双向研发外包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路径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虽然“管理创新”在最近几年才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实践和热门话题,但企业创新并不是现在才被提到经营管理活动的日程,而是自从有了企业经营活动以来,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的血脉,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之中,并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组织创新的DNA?怎样激活才能让创新机制不只是一个形体而已? 为了创新,不少企业义无反顾地嵌入各种创新机制。但无论看上去多么合理的创新机制,如果不是从自己企业中有机地“长出来”的,最终肯定只是一个机械的架构。如何才能让“机制”真正地“活”起来?换言之,如何让企业真正在自身体质中注入创新的DNA,而不只是具有一个形体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