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与净心     
江虹 《时代金融》2005,(9):61-61
“腹有诗书气息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获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江虹 《西南金融》2007,(1):63-63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荻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元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一向有好读书的传统。关于读书的典故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知识,也常用"满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尤其在各级审计机关如火如荼地创建审计文化的大背景下,读书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时下,审计干部在工作学习中,每每会碰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这固然与当下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时代背景有关,不会读书、不知道要读什么样的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人说:"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细细想来,审计干部读"五种书",则至少可以"书尽其用",少走很多无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正好印证了为什么那些在大街上匆匆行走的现代人的脸上总写着几分焦灼和不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真正多读书、读好书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读书是增长知识、收获思想、开启心灵、升华境界的动力和源泉。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年月,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忙啊",这是当代流行的口头禅,也是一些人不读书的借口。忙什么呢?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玩乐……  相似文献   

7.
赠言三则     
我从事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以及教学工作已经五十多年了,现谈一些经验和感受供读者们参考. 给青年的赠言 第一句是"读万卷书.书籍是知识的宝藏.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开卷有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耳熟能详的先贤智慧总结,都表明读书的重要.人们常说功底,它的根底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8.
徐唐龄 《银行家》2002,(10):147
忙归忙,书还是要读的.新世纪来了,新事情多了,又是会议,又是论坛.透过空间和时间的隔膜,也许会突然发现,我们如今关注的重点难点,正是人家当年碰到的热点焦点.易中天先生说:"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比如毛泽东,依我看就是线装书读多了.如果多读些翻译书,情况只怕就会两样."又比如,人家有些老经验,对我们则是新观念.经过翻译整理,不仅适合拿来给"官"念,银行界的朋友也很愿意看.中央党校王东京教授等,近年既讲经济理论,又讲货币金融.他写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连同其他几部"与官员谈",受人欢迎,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她经常说:"学问来于何处?其实,一个人知识不仅仅在于是否上过正规大学或获博士学位,一个人获取的真正学问,主要体现在她一辈子读书不止,学习不止。人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在书中得到的多。"历史上有五个著名的书痴,他们是醉书闻一多、猜书华罗庚、抄书侯宝林、吃书张广厚、救书高尔基,他们都是读书成才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正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读书决定个人修养和境界关系民族素质和力量。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我国自古提倡读书,不仅把书本当做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感悟真理,指导实践的必要法宝。唐代文豪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孜孜不倦地阅读,并运用所得知识投入具体实践工作当中,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  相似文献   

11.
荐书与杂谈     
叶雷 《金融博览》2013,(7):84-85
单位组织推荐图书活动,便推荐了这几本,大体是今年以来读过的。"他读的书多"《沽酌集》,止庵著。确切地说,本意并非要推荐这本书,或者说并非仅仅要推荐这本书,而是想推荐止庵这位作者,以及他的很多书。止庵的很多书,可以归为"关于读书的书",读他的书可以发现很多读书线索,以及了解他对于自己所读之书的很多见解。他并非要向读者荐书,所以是无功利的,因此读他的书可能比读那些专门荐书的文章要好很多。但话说回来,向别人荐书也许本来就不是很明智的。  相似文献   

12.
热爱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的环境中,人们也渐趋浮躁。虽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只有在书中才有着永世  相似文献   

13.
品味读书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增加知识,还有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读书带来丰富的想象,带来舒畅的感受,来源于心灵与心灵会意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有言"书为心画",大体意思是,一个人的书法能反映其心境,同样,一个人绘画的意境也能体现其心境,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画为心书".品读书画家吴学习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他的心境,体会其作品的意境,正所谓"阅其书画,如观其肺腑",他的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心书.  相似文献   

15.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会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题外话说读书 眼下世风,文人多有感慨。话题之一就是书越来越多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倒不这么看,表面的现象难掩实质的动因:首先,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了,导致许多人的视线从书籍上转向互联网等其他手段;其次,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喜欢读书的人也愿意读些短小读物或闲书,用于排遣压力;最后,是出书泛滥、质次价高,难觅使人心怡的书,致使读书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终极控制股东存在"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具有"堑壕效应",且当现金流权较高时,终极控制股东的"堑壕效应"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其有"能力"和"动机",还需要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机会",较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制股东的攫取行为。  相似文献   

18.
粮食调控既要防止"谷贱伤农",又要防止"米贵伤民",前者是核心,绝不可动摇"‘谷贱伤农’与‘米贵伤民’矛盾将不断交替出现,政府宏观调控始终将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在《中国粮食调控:目标、机制与政策》一书中如是说。粮食,是关系我国13亿人吃饭的大问题,对于  相似文献   

19.
徐瑾 《金融博览》2013,(9):68-69
康熙皇帝崇尚理学,"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的弘历一方面不忘以"满语骑射"皇朝祖制为国本,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士人气质。他即位之初就曾说:"至于书气二字,尤可宝贵。……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为士。"乾隆朝60年间,官修书籍120余种,为历代修书之首,特别是《四库全书》的编撰,  相似文献   

20.
"多抓鱼",它不是鱼,也不卖鱼,而是卖书,是一家新型二手书店的名字。多抓鱼来自法语单词deja vu,意为"似曾相识",寓意人对旧事物的牵绊,这与二手书有着奇妙的吻合——"真正好的东西值得买两次",人与书的"再相遇",仿佛让你感知到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另一个灵魂与你相聚于此。冬日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大望路电影产业园,探访多抓鱼第一家线下实体书店。园区工业化的建筑风格与可爱的多抓鱼标识,竟混搭出一丝怀旧的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