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庆盈  宗爱迪 《走向世界》2014,(30):62-64
中国人的道德水准高还是低?当代中国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一直以来,这似乎的确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 当前关于城镇化发展有六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是城镇化在主导力量上是市长还是市场,政府该做什么?二是扩大内需是大搞公共投资还是扩消费、扩民间投资?三是方向上是地和物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观念与体制相比,体制才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 西部大开发的话题,说得太多了。政府有政府的宣传,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说道,媒体有媒体的报道,随着大开发的逐步展开,西部话题,也许还会热闹下去,笔者拟出这10个话题,试图热中取静,言个人之见。 一.体制与观念 我问过不下10个人,目前制约西部开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几乎多数人的回答是:“观念”或“思想观念”。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导向真是“观念”有问题吗?是所有的人还是一部分人的“观念”有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总在教育或指责人们“思想不解放”、“观念要更新”、“西…  相似文献   

4.
薛峰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3,(11):44-45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可能是他的整个世界。一个人,还是全世界?这对于大连市的大部分残疾人来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想得到却难以得到,每一位追求爱情的残疾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如何让他们打开心扉,拥抱爱情?5月17日,在第2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国内外形势的需要,采取了让第一届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过渡办法。到了1952年,一届政协即将到期。这时候一个重要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是召开二届政协?还是召开一届人大?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意味着不同的制度选择:是正式确立人大制度?还是让政协制度继续发挥代替性作用?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最终选择了召开一届人大,正式构建人大制度。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斯大林的制度建议是一个催化剂;其次,革命者的制度理想提供了根本性条件;最后,现实形势的变迁则提供了现实性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届人炙组建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6.
周放生 《上海国资》2010,(11):20-21
是下岗分流?还是改制分流?这是当年我国国有企业面临过的不同改革路径的选择。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会记得那是很痛苦、很有争议、风险压力很大的选择。为什么今天要重提这件事呢?  相似文献   

7.
官场实际权力的体现,一在用人,二在用钱。钱怎么用,主要用在什么方面、用在谁的头上,这是一个大问题。权力需要“修己以安百姓”。尤其是在使用取之于百姓的钞票上,“修己”还是放纵自己?保“官生”还是保民生?这不是道德选择题,这是制度选择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快讯》2009,(26):30-30
印度人造一座桥要多少人?多少年?答案为3000人和8年,这还是客气的估计。有报道说从立项到开通需耗时46年。孟买新开通的大桥跨越阿拉伯海,堪称了不起的成就——这也是东南亚最长的桥。印度造这座跨海大桥历时8年,而在此期间中国建了7座大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制建设、立法,恐伯还有一个民主建设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在改革当中,包括过去在市场经济方面,法制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论禁区。有人要问,中国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有人说当然是法治,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治,因为法律是人制订的。如果这样讲,还有什么可讨论呢?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国开始搞法制建设是三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关于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的问题,总是被人议论:扶,可能扶出责任;不扶,又有违我们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其实,这个问题对于那些热心助人的人来说。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用78岁的赵元盛老人的话说:“那怎么能不帮一把呢?人和人之间连这点信任、这点热心都没有了,那世界成什么样了?”  相似文献   

11.
锦凌 《中国招标》2010,(11):12-12
“你们这是存在暗箱操作呢?还是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问题?”某日,K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来了一位满脸怒气的供应商,见到工作人员就开始指责。在场的工作人员糊涂了一阵子后方才明白这位供应商吵闹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10,(21):76-77
每个人都希望身处一个理想的社会,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很多问题。无论是物价水平、教育、医疗、工作机会还是环境和安全,都是跟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那么,在人们心中最关注的是什么?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和理想社会差距有多大?对此,搜狐网发起了一项网络调查。  相似文献   

13.
你们觉得片子里的这些企业家是"真慈善,还是假捐款?"企业家做慈善应不应该拷问动机,是动机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诚信出了问题,还是制度出了问题?是慈善公益不透明还是不公信?  相似文献   

14.
易道禅 《中国西部》2010,(2):102-103
有人说杨元元有知识但精神贫困,那么精神贫困又是怎样造成的?一个学校,或者一种教育制度,把一个高材生培育成一个精神贫困者,这是精神贫困者自身的问题呢,还是学校抑或教育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这一规定延续了1980年《婚姻法》的规定。那么为何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却不能结婚,而必须得等到22岁、20岁结婚?这里是否有冲突?或者还是有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小松 《中国报道》2011,(12):58-58
很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从1664点到3478点,甚至到现在,只要拿住了一支好股票,基本还是有很不错的收益的,可是自己为什么偏偏还是亏损呢?  相似文献   

17.
我非常高兴来到重庆跟大家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因为搞教师培训的人都觉得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开始的新鲜劲已经大大削弱了,不管是培训者还是学员都觉得培训效果越来越强差人意。现在是学员不满意,搞培训的人不满意,投资方和行政部门也不满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怎么样才能做到点子上?才能找出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周永亮 《中国报道》2009,(2):107-107
本书的名字是“过冬”,副标题更重要,是“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现在的全球经济是都感冒了,还是美国一个人感冒了?应该不是全部,得不得感冒还是跟个人身体有关系。所以。把中国目前存在的危机和美国的危机等同化,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方 《发展》2010,(5):66-67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先择业还是先就业,是寻求专业对口的职业还是有岗位就行?成了当代大学生苦苦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曾经辉煌的古文化很多已经销声匿迹,中华文明的傲然独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究竟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考察其他古文明的消失原因,印证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应是必要条件。而中国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到底代表什么?是文化?是管理?还是文化蕴涵着管理?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