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城市是现代世界各国创造文明和聚集财富的最主要地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城市化提上日程。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接近50亿,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城市本身,而且牵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甚至国民经济,城市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载体,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的同时,农村居民点也在占用耕地.城市化不仅包括人口城市化,还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通过人口城市化指标来表征人口结构、土地利用城市化指标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指标来表征土地利用结构.在分析江汉平原人口城市化、土地利用城市化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江汉平原人口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与耕地非农化空间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4年,江汉平原地区耕地非农化面积较多的市县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城市圈内;耕地非农化主要流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但各市县的情况不一;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是形成江汉平原耕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城市化虽已得到较快提高,目前已达到31%,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滞后于国家工业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跨入21世纪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本质和重要途径,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乡政策的限制,出现大量"两栖居民",形成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土地政策,以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实现,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未来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到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已有51年历史了,我国的城市化象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过艰难曲折的历程,建国初期,我国市镇人口为5765万人,城市化水平仅为10.6%,到1999年,我国市镇人口已达到38898万人,城市化水平高,已进入城市化发展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关40多个百分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与韩国的60年代水平是相似的,韩国在1970年,城市化水平仅为41.2%,到1990年则发展到了74.4%,在短短的20年中,增长了33.2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我国的城市化在今后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发展的空间表现,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不同的学科对它下的定义也不同,经济学家往往强调产业结构转变,认为城市化是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地理学家从空间的角度强调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缩小而城市地区扩大的过程。人口学家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出发,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相对增加的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考察,指出城市化是人们所经历的农村化向城市化的转变过程,概括地说,所谓城市化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或说,它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的集中过程。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新型城镇化,旧型城镇化有三大特点:土地城市化优先于人口城市化;“摊大饼”式城市发展;建成的城市运作效率很低,产生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标志之一.对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科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生物学的异速生长规律,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这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并以西安市进行实例研究,描述和分析人口、用地的异速增长关系和规律,建立城市化水平测算模型.并得出西安市城市人口-城区面积亦适用异速生长关系.且人-地关系状态较好.从而基于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城市化水平测算,最后进一步探讨该模型的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首先是一个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过程,即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然后是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被农民接受、城市式的社会和经济组织方式逐步向农村渗透的过程。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高度城市化了的国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们把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称为城市化,过去主要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应该说,这种解释是不够确切的。实际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体现在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多方面的变化过程与特征上。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并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进一步专门化带来的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职业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上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农民进城的30年。农民进城改变了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固化为城市人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城市对农民工的依赖也已不可或缺。农民工成为城市中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如果农民工大量返乡,我国工业化进程将受重创,服务业陷入低迷,城市人口生活水平下降,城市化进程可能中断,人才与劳动力浪费的同时,经济发展将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城市化问题将是中国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是消灭农民的过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从总体上讲是完全彻底的,是不可逆的,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由于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聚集和转换是不完全的,在此,本文提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概念,并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对城市化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三个集中”全面推进上海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海城市化发展现状评析衡量城市化数量水平的高低,在国内运用最广泛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城市户籍非农人口为基础。综合考虑外来常住人口(指在上海暂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的因素,以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上海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水...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山东省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建成区面积、道路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这5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水平,认为不同城市化因子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全省难以选择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但总体来说山东省要加大除道路建设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也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观历史和现实,乡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各次产业为追求规模集聚效益,人口和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社会经济历史过程。它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我们今后郊区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刘纯彬中国的城市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有479个城市的发展,二是农村地域的城市化。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该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外一些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两者与协调度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针对区域内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和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建筑、工业的过分集中,又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交通拥堵、住宅短缺、城市失业率升高等很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重新审视适应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的概念及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从传统的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向高级形态的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显得尤为必要。城市化的测度必须根据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在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数学表达式,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两者关系的常见方法。在目前研究中,资源环境系统界定不清楚,对科技创新与城市化的互馈机制及及效应研究薄弱,对人文因素和企业微观主体的驱动作用研究不够。文章最后指出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健康分析不能停留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响应进行仿真模拟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加强从城市化与资源环境效应之中,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综合经济》2003,(3):62-64
政府不是唯一的“买单者”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迅猛。至2030年预计将有近50%的人变成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应达到6亿多,也就是说还有3亿农民要进城,城市人口要扩大1倍。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公用事业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