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且,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影响的逐步显现,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社会劳动参与率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各类企业下岗职工总量居高不下,加之今明两年我国还处于劳动力资源增长的高峰期,需要就业的新生劳动力还在增加,劳动力市场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求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从今年情况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对新世纪前十年江苏省就业工作的基本评价 在过去十年中,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总体讲还是比较协调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与就业保持同向增长,就业总量持续增加;二是三次产业人员比例优化,从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市场就业机制基本确立,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四是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就业素质普遍提升;五是基本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日益弱化,就业艰难和失业危机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实施什么样的产业路线以促进就业?这个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当前占据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人口就业,因此应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当前应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吴昊 《人力资源》2007,(17):62-63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大问题,进入21世纪,就业压力并没有缓解。预计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1000万个左右。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更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平稳,消费率不断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因素看,占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产品价格偏低,以及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城就业、参与城市经济发展并从中受益。其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就业形势严峻,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在岗工人工资收入增长不快,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消费能力也…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受到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诸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预计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的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规模增长。城乡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2200至2300万人就业,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700至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1400万到1500万个。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8.
当前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大量增加,社会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不高,长期困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就业问题,近年又突出起来。一、劳动就业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失业现象将长期存在。在城镇,每年都有新增加的劳动力,加上上年结转的失业人员,每年的失业人员都在增加,社会的安置能力不足。通过对辽宁省的调查,到1996年,新增加失业职工20万人,失业人数已达到70万人,当年的登记失业率大约在3.6%。2.就业的难点问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一是特困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就业困难。二是特困的劳动力群体问题,一些…  相似文献   

9.
日前正式出版的中国经济白皮书透露,今年我国劳动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力争为社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700万个以上,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大于当年新增下岗职工人数,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该书指出,今年中国劳动就业形势面临三个有利因索:一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推动就业总量的增加.据测算,经济增长达到7%可创造就业岗位700万个以上,能基本满足绝大部分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并为结构调整创造一定空间;二是促进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力度加大.预计今年新增下岗职工将达到300万人以上,但如果生活保障措施到位,并实现50%的再就业率,再就业的压力仍可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三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速度趋于稳定,农村劳动力给城镇带来的就业压力可能暂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就业领域的各种矛盾相当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生活,加入WTO会对就业产生何种影响,无疑更值得关注。从长远趋势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自然也有利于就业增长及劳动力市场发育。但在加入WTO初期,就业矛盾可能加剧。一方面,失业总量有可能增加。据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预测结果,到2005年,加入WTO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为1-2个百分点。虽然GDP增长加快能够带动就业增长,但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技术进步将逐步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所以,GDP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将不如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那样明显。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外部竞争的加剧,大量隐蔽失业会转变为显性失业。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若干年内,结构性就业矛盾会非常突出,长期依赖保护的产业、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国有部门等特定领域的失业问题可能会相当严重,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甚至可能被劳动力市场彻底排斥,形成长期固定失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苏省城镇为例,利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当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时,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和影响工资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低学历劳动力就业的概率很低,而且其相对收入持续下降;36岁小学学历已婚男性的收入不能使其自身脱离贫困,初中学历仅可使2个人脱离贫困,因此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很高。与农民工的教育学历均值为初中相结合,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低学历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降低农村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成本,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从城镇劳动力供给构成情况看,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我市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占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的78.43%,复退转军人和其他失业人员占2.21%.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进入供给高峰期.从就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员数量所占比重依次为7.09%、32.99%、59.91%,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从就业渠道来看,国有、集体等经济单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减弱,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安置能力明显增强.按照近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加的比例测算,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可满足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将就业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任务,实现城镇就业比重逐步提高,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年轻力壮的农业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城镇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二三产业就业机会的增加等等,又为吸纳和转移更多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州市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3%。广州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我国的国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也有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结构,更注重能够增加当前就业的生产方式。除了在一些必要的高科技领域赶超世界前沿水平,大多数地区的主导产业都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  相似文献   

16.
张艳  王辉 《内蒙古财会》2000,(11):16-17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再加上其他许多非体制性因素的影响 ,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 ,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富余人员1 99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1 % ,城镇登记失业者人数大约为 5 80万人左右。预计2 0 0 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可能接近 4%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可能接近 80 0万人 ,届时下岗职工在再就业中心的规模将维持在70 0万人左右。二是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据专家预测 ,2 0 0 0年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从业人员的 47% ,到 2 0 2 0年将达到 2 5 % ,不考虑农业劳动力增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转型日益深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运用作为我国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增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四家国内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积极效应。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高效率输出提高了企业效益。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运用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善的一种典型作用机理,凸显了该技术对于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拉动就业的巨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通过以产业为代表的物质要素和人口为代表的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影响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总量的供求结构、就业人员分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而就业增长反过来不断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广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核心,注重城镇化发展与就业协同推进。2013年广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城镇单位就业增长明显,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增长,但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按照奥肯定律,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加快,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裕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再加之新的劳动力的增长,使得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