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湖南省G县城郊西水村第八村民小组的两次征地补偿费分配情况,本文发现,地权稳定性间接影响征地补偿费在村内的分配。在村内分配征地补偿费的过程中,集体成员权和土地承包收益权的冲突与协调,实际上是象征地权与契约地权对土地剩余产权竞相控制的过程。在稳定地权条件下,象征地权和契约地权相互制约,共同享有土地剩余产权收益;在不稳定地权条件下,不完全地权不断强化象征地权,弱化契约地权,形成象征地权掌控土地剩余产权、进而侵占和剥夺契约地权获得土地收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征用运行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运行特征。对以往农地征用运行以及征用补偿性质进行了阐述,并运用垄断收益模型对实征地过程中农地征用运行特点,政府垄断征地行为中的产权收益分配以及农民,产权主体利益受损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逐步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农地征用是解决征地问题的关键出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农地产权优化的理论探索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市场化要求政府将更多的农地产权让渡给农民,农民能否对农地产权加以优化成了农地产权制度效率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农民地权的"拟现状"表明,农民地权优化的内涵是农民利用地权可分与可让渡的特性,经由市场的价格机制交易农地产权来吸收政府让渡过来的利益并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价值的动态过程;优化的基本路径是政府垄断农民地权-信息不对称的竞争性农民地权-信息对称的竞争性农民地权-农民垄断的农民地权;并给出了农民地权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地征用是地权行政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一种国家行为,但是,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暴露出一些缺陷,其 要表面在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准低、不能及时支付到位,安置难以解决,土地收益比例分配不合理,征地程序混乱等方面。通过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消除这些缺陷,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征地制度接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征地和补偿制度的E-R模型分析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尝试用新的方法分析中国征地和补偿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利用E-R模型分析征地和补偿过程中的土地法律关系.研究结果:中国征地和补偿制度的缺陷在于公共利益和土地利益的缺失.研究结论:引进第三人代理公共利益和土地利益可以弥补两种利益的缺失,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学科比较的农村地权冲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已有农村地权冲突研究的主要观点、论证逻辑及对策主张,加强对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认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经济学、法学、政治社会学与人类学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分析视角、论证逻辑来研究农村地权冲突,这些研究最后得出的观点与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经济学认为土地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减少地权冲突的关键,法学主张通过修订土地产权性质的法律表述、增进法律条文之间的内在衔接来减少地权冲突,政治社会学研究了社会转型期土地利益群体分化、土地规则不确定性等对于地权冲突的影响,人类学则主要关注地权观念紊乱对于农村地权冲突的冲击。总体来看,经济学与法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运用了“侵权—反抗”的分析框架;政治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则可以归类为“转型—失范”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土地征用制度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动用国家征地权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现实来看,国外的征地制度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可以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就是在介绍国外征地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各国在保护被征地主体利益方面的主要特点,并与我国征地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因预期征地导致的设施农用地流转双方为竞相获取附着物补偿费而引发的冲突及磨合机理,为解决农地流转冲突提供新视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联盟村设施农用地流转市场特征:受预期征地影响、地权主体和定着物产权主体分离、卖方市场特征和信用租赁特征;(2)设施农用地转出方为预期征地做准备,通过低价购买方式与转入方进行地上定着物交易,从而攫取附着物补偿费;(3)转入方在“不出售”策略占优时选择低价交易出售地上定着物的实质是相关制度法规的缺失,导致流转双方权利模糊不清,致使农户出现权利行使偏差,造成强势产权对劣势产权的侵蚀。研究结论:需尽快构建设施农用地地上空间权利,当然,需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地上定着物所有权的关系,清晰界定两种权利在土地空间权利占有中的权能,逐步建立起产权相对明晰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从产权制度与土地整合的关系研究出发,分析了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方式与产权调整过程中的利益均衡,提出土地整合中存在的产权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加快土地整合权属调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评估,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土地整合中的权属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模糊 ,征地理论滞后 ,操作不规范 ,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出现失地、失业、缺少保障的问题。失地农民群体上访、聚众闹事时有发生 ,这给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重大隐患。土地征用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行为 ,但关键是在征地过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农村征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真实反映失地农民的意愿 ,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 ,笔者随机抽取了浙江省杭州 (97户 )、温州 (35户 )、绍兴 (59户 )、金华 (30户 )、衢州 (34户 ) 5个市…  相似文献   

13.
对农户土地征用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农户的土地征用意愿进行调查,试图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和村干部对土地征用的态度和征地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农户认为土地征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区都有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农户具有参与征地谈判的愿望,但掌握的征地信息不够全面.得出结论:通过赋予农民淡判权、建立与集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征地程序的透明化,来保证征地过程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产权残缺论"与"失地失业论"以两种不同的思路论证征地会降低农民的收入,本文进一步整合了两种思路,从理论上辨析了"产权残缺论"所隐含的未被检验的命题,从经验上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了征地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产权残缺论"所隐含的命题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是成立的,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土地转让以集体产权形式呈现更有效率。在农转非这项交易上,集体产权的主体变为地方政府,这本质是以企业替代市场,降低了地权交易的费用。另外,不同于"失地失业论",本文的证据显示征地能够提高被征地农民的收入,更能显著改善欠发达地区被征地农民的福利,征地的福利效应在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土地管理法》修订后,征地中的公私利益平衡和相关的救济程序成为热议话题。首先,征地往往伴随着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交织,如何判定公共利益的存在是征地的前提条件。其次,如何建立公平合理补偿的标准和公平的征地程序则是平衡公私利益的法治保障手段。再次,如何界定征地中的法律主体则是如何分配征地利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集体土地产权演化、冲突磨合机制,为解决农地流转冲突提供新视角。研究方法:F-H模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产权演化分为产权均衡稳定期、产权冲突磨合期和新产权结构形成期,流转权作为土地剩余产权,在外部作用力和产权主体自适应行为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动态界定中;(2)农地流转冲突的本质是土地产权演化冲突,村社组织、农户和工商企业在F-H冲突分析模型中的全局稳定局势的策略选择集合是{掠权流转,有条件流转,与村社组织合作};(3)大规模农地流转中,工商企业与村社组织之间的结盟为象征地权的膨胀和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村社组织攫取了以流转权为代表的土地剩余产权。研究结论:(1)农地流转冲突的实质是契约地权和象征地权对土地剩余产权竞相控制和拥有的产权演化冲突;(2)处理好契约地权与象征地权的关系,明晰两种权利在土地剩余产权中的占有权能,尽快界定土地剩余产权,有助于解决农地流转冲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铁本事件征地案例为例,分析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发生机理、基本方式、行为选择和影响因素等.研究方法在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失地农民维权决策行为、维权选择行为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征地拆迁过程中各种利益体相互制衡的产物,影响失地农民维权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就业率、家庭损失和补偿比、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对于农地功能的认识.研究结论中国拆迁征地制度改革应以提高拆迁征地效率、注重各个实体的利益平衡、维护失地农民利益为目标,将失地农民行为纳入拆迁征地决策体系,建立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拆迁征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征地"制度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重建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把耕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逐步全面实行农业补贴.研究结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是中国耕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