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4):6-11
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现。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障碍,如政府的政策限制,农村较低的人力资源水平等,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3.
张文龙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3,(6):23-27
农民收入增长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非农就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助力农民参与非农就业的关键。基于此,利用第四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通过Tobit模型和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的比例,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农民增收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税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现阶段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选择。本文结合我国农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财税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财税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宏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5):15-17
本文通过我国加入WTO后,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力求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企业化经营;调整外汇政策;扩大劳务输出等方面,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小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4):90-92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和体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现状与前景。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所面临的阻碍。认为今后增加农村就业的主要途径仍是提高农业就业深度、增加非农就业、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其中,城市化是增加农村就业的主要通道。建议今后的政策方向应该是,坚持方向明确的城乡改革政策。加大开发城乡人力资源的力度,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上,缓解以至最后消除农村就业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实证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农民增收。对传导机制的分析发现,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加速农地流转、降低城乡分割是数字经济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对于拥有不同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农民,数字经济对其增收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数字经济具有较好的普惠性。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显示,数字经济既有助于本地区农民增收,又会对邻近地区农民的增收产生积极影响,即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外溢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收入占比不断上升。采用我国2000--2011年30个省区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家庭经营收入反方向变动,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方向变动,但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依赖性,且文化程度越低,依赖性越强,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显著的排斥倾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高中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资性收入将取代家庭经营收入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主体,而要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9.
周建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2):50-52,57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民预期收入函数,通过分析政府行为对收入函数中的各解释因子的影响,认为农村基层组织过于庞大、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及部分基层组织对农民产权的侵害是引起种种不利于农民增收的政府行为,要纠正目前不当政府行为和增加农民收入可通过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村基层政府角色再定位和对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问题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利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6):738-742
先以时间序列考察农民收入变动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再通过乡镇企业技术构成和就业弹性指标分析指出近年来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导致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最后提出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以城镇化为依托,选择适宜的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王福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4):70-72
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种绝对数量的剩余,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存在着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农民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等较低等政策障碍和自身困难,除城市可以有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深度开发农业、积极发展非农出口、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加农业智力投资等都是扩大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Z1)
农民收入层次差距是评判社会个人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等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而对农民内部收入的层次差距问题则关注较少。文本结合有关数据,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层次差距的变化情况、产生原因、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缩小农民收入层次差距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国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3):97-101
运用1978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资料和一定的数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由“快”到“慢”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增加农民收入的5项措施,以便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民自身增收能力较弱,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根本原因在于低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约束下的低水平就业能力限制了其收入增长的空间。根据在重庆市的调研资料分析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农民就业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就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受制于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到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业能力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育—就业岗位胜任能力—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路径中的核心传导机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与支持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5):5-11
解决新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问题,既要有动态平衡的观念,又要有区域平衡的思想。同时,必须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务件下,采取新的综合性农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17,104
基于1983--2005年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样对农民收入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农民收入的下降,并且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一项新政策,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民在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得到了比较多的实惠,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这一现象并没有有多大的改观,所以仍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尤其是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一项新政策,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民在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得到了比较多的实惠,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这一现象并没有有多大的改观,所以仍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尤其是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纯收入增幅缓慢、城镇化滞后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土地承包责任制中产权不清晰,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户分散经营,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因此,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重新思考农民收入的增长,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城乡社会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深加工,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城镇化步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