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一直攀升,农村储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倍受关注.对1978年到2004年的农村居民储蓄总额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农村储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农村居民储蓄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储蓄率短期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明显,长期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率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随机游走假说为理论切入点,推导出一个包含消费惯性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分析农民的储蓄动机,并通过1978年—2007年的宏观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修正后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投资、利率、储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弹性的准确含义和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投资的利率弹性和储蓄弹性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02年间的有关数据两个弹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投资的储蓄弹性远大于其利率弹性,说明我国投资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储蓄的变动引起的,而利率弹性很小。说明了我国利率传导途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运用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居民储蓄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GDP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将不断减弱。为更好地发挥出储蓄应有的功能,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议规范储蓄机构的经营机制,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截止到2003年9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首次突破10万亿元,出现储蓄超常增长现象,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了储蓄超常增长现象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储蓄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透视了储蓄超常增长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以每年400多亿的速度扩大,但其覆盖面仍不到基本养老保险的6%,因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被学者们一致认为是制约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瓶颈。在我国51.3%的高储蓄率背景下,为了降低储蓄、扩大内需、研究企业年金计划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本文基于税收储蓄效应的视角,从公共储蓄和居民储蓄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影响效应分析,最终得出我国的次优选择应该是部分TEE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教育学杂费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必须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扩大内需;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减少高校收费,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期间侵略者为掠夺东北经济,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通过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建立殖民地金融体系、打压民族经济、广发债券、强制储蓄等金融手段,掠夺东北财富资源、榨取东北人民血汗,为扩大侵略战争提供物资保证.日伪统治者于1939年6月开始,强行开展“国民储蓄运动”,先在城镇,后扩展到农村,强制人民储蓄,疯狂进行搜刮.为了达到强制积聚资金的目的,日伪设置了诸多储蓄管理机构,推出了花样繁多的储蓄形式,颁布了一系列储蓄运动的法令,以此来搜刮民财、榨取民膏.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①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量、结构政策以及强制储蓄等方式,最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储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