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育旅游挟奥运之风而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典奥运会的余热还未散去,2008年北京奥运的热情已经渐渐加温。奥运会作为全世界三大运动赛事之一,最受民众关 注的综合性运动会,早已不再是体育赛事那么简单。奥运会所倡导的奥运精神业已成为和平、平等、开放、自由精神的象征,成 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公信力的公众准则。对于举办奥运国家的旅游业来说,也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 依据修订后的《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到2008年,北京入境旅游者将达到440万人次,外省市来京旅游者将达到1亿 人次,北京市民在京游将达到4800万人次。预计北京奥运会期间(2008年7月-8月)的入境旅游者人数为80万人次,其中 因奥运会而增加25万人次。 奥运会作为一种特殊的节事,直接从内容和档次上为主办地增加旅游吸引力,主办城市往往借助奥运会加大城市基础设 施投入,促进城市更新,这种举措直接提升了城市旅游的内部可进入性和外部可进入性。 城市无论是申办还是举办奥运会均会吸引世界的注意力,奥运会主办地往往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以雅典奥运会为例,不仅 奥运会期间各地体育媒体大篇幅报道,各种旅游媒体如电视、杂志、报纸也纷纷提出“去雅典看奥运”,推出希腊专题,大量报 道希腊这一热点。使得希腊成为世界焦点。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文明,百年奥运体育精神的传承,通过奥运会的报道再一 次引发旅游者的兴趣。 而奥运会的成功是对主办地综合能力的最好证明,这一切无疑会对主办地的旅游形象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都可能 吸引潜在的旅游者到奥运会主办地旅游。 正如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所言:在当今世界,体育是一种时尚,旅游也是一种时尚,体育与旅游结合更是时尚。  相似文献   

2.
节事活动所吸引的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对于主办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发展都具有显著影响。节事活动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效益之中,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可谓最为直接与深刻。2015年北京获得2022冬季奥运会(简称“冬奥会”)举办权,这是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北京再次举办奥运会。冬奥会前后,与冬季相关的旅游、休闲、体育产业将迎来较快发展;同时,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主办的形式也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并对相关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与其他重大赛事活动一样,尤其是夏季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赛事,冬奥会具备天然的营销特质.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健  罗芬  邓金阳 《旅游学刊》2007,22(9):80-87
自公元前776年举办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以来,旅游与奥运会便形影相随.随着现代人类休闲时间的增多与经济承受力的增强,作为大型事件的奥运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观光游览,同时也受到旅游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奥运旅游的起源、奥运旅游的定义与特点出发,从奥运旅游研究历史、吸引物研究、市场特征研究、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等多方面对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当前阶段,旅游产业发展也势必需要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调整,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构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机遇,也需要活力。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举办作为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之后中国承办的又一高规格体育赛事,其能够为举办城市北京以及张家口(简称“京张”)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的契机与动力,助力京张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奥运旅游当以产业升级为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旅游学刊》2007,22(8):6-7
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奥运与旅游的讨论日趋热烈,以至于"奥运旅游"成了一个专门的词汇.几乎人人皆知,奥运会蕴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奥运会能够促进举办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旅游是奥运会最大的受惠产业.但是,关于奥运旅游如何发展的问题,多数的研究并不深入.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旅游效应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奥运会诞生之日起,奥运与旅游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奥运会产生经济乃至政治收益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旅游是与奥运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之一,可以说“奥运经济”这块蛋糕最大的受益者是旅游业。从奥运会与现代旅游的关系来看,奥运旅游是一种大型的事件旅游形式。奥运会的承办对举办国或举办城市甚至举办国的周边国家的旅游业在“前奥运”阶段、“中奥运”阶段、“后奥运”阶段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但从总体来讲,对旅游业影响最大、受关注度最高的是奥运会后的影响。一、后奥运旅游效应的表现1·品牌效应。奥运会举办之前与期间…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吸引物、住宿、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与设施形成的综合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公共和私人、自然和人文等多种要素.城市旅游产品是由多个产业和部门联合提供的,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因此,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也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海,旅游是舟",以奥运会为旅游吸引物的奥运旅游不仅是对竞技体育的观光旅游,更是对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休闲旅游;奥运会既是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的盛宴,也是举办国及其城市地域或民族文化的窗口,中国2008奥运亦然.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必定会成为2008年全球体育与旅游热点,届时,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将会涌入北京,北京的旅游产业将如何应对?此次北京奥运旅游接待工作不仅是对奥运会的支持,更是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燕 《旅游学刊》2007,22(10):16-22
北京是一个有着极大吸引力、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而且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地推动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北京散客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但是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旅游枢纽,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自开业以来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分析了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国圣  张捷 《旅游学刊》2007,22(9):9-10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世界一直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世界范围的体育盛事,又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盛事,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创造性的表达不仅可以提高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也蕴涵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2.
奥运与旅游:国家营销的一种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13.
王春雷 《旅游学刊》2007,22(8):10-11
概括而言,奥运会的长期旅游效应主要包括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带动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以及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然而,早在1991年,著名事件旅游专家盖茨(Getz)就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或营销,奥运会很可能不会引起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的兴趣,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4.
马聪玲 《旅游学刊》2007,22(8):9-10
由于奥运会具有巨大的品牌传播功能,因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往往成为奥运会举办国"奥运旅游战略"的重点.对我国而言,在目前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时期,举办2008年奥运会必将树立我国大国形象,显著提升我国的全球声誉,这一点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5.
陆林 《旅游学刊》2007,22(9):6-7
奥运会是当今最高水平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全球性文化庆典和事件旅游活动.奥运会主题突出,公众参与广泛,旅游形象鲜明,外部环境敏感,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它不仅使举办地在自然环境上得到美化、净化,更重要的是使包括道德风尚、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在内的人文精神得到更大的发扬。奥运与旅游存在着互动关系,为了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文明旅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适应。近来中国国民在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作为异质文化的负载者,游客的一言一行在国际旅游场景中都意味着一种“文化展现”,所以不文明旅游行为的频现,势必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  相似文献   

17.
9月22日,由山西省旅游局主办的"‘奥运北京、大运山西’2007山西旅游京、津宣传周"活动在北京、天津两地隆重启动,10月10日落下帷幕。山西省旅游局王炳武副局长表示: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届时北京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邻近省份,山西省的旅游产业也将获得巨大的推力,所以山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 ,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 ,进而感受参与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体育旅游不仅仅是旅游的一种简单形式 ,而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类新领域。本文运用科学方法 (如问卷调查法 ;深度访谈法 ;焦点访谈法 ;观察法 ;文献资料法 ;统计法 ;比较法 )就我国体育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论述了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课程体系。为高校设置体育旅游专业或专业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也为 2 0 0 8年奥运会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提供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匡林 《旅游学刊》2007,22(8):5-6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一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20.
张月  蒋依依 《旅游学刊》2022,37(1):13-15
奥运会作为超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地区的经济、旅游、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其中,长期积极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奥运遗产"。1988年,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首次提出奥林匹克旅游遗产概念。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有潜力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或者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