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当前维护金融债权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当前制约金融债权维护工作的诸多矛盾仍未消除,主要有四对矛盾。1.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矛盾。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多年来,我们的国有、集体企业仍未摆脱政府附属的地位,表现在企业生产的好坏与政府的政绩优劣挂钩,企业的负责人由政府任免,企业的开设、转改制直至破产由政府决定。由此,企业的行为只需对地方政府负责,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取向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4.
当前,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悬空金融债务,造成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沉淀,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加重了经营负担,而且进一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有效保护金融资产安全和完整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要做好当前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5.
6.
7.
四川省宜宾市经济发展实现了连续五年的高增长,金融业也创下了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全面赢利的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宜宾市坚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狠抓金融债权落实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分不开的。 宜宾市下辖九县一区,是全国县属企业改革的试点地区。1992年,宜宾市在宜宾县开始了以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9.
当前,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悬空金融债务,造成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沉淀,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加重了经营负担,而且进一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有效保护金融资产安全和完整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要做好当前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银行改革中,金融债权不仅是金融机构与借款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策的简单的信用关系,逃废金融债务里也不是金融活动中的一般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机制状况、法制环境及法人与公民的信用和道德水准。逃废金融债权一直是困扰金融业的一种顽症,可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发展为政治问题,所以银行采取法律措施保全金融债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及社会的稳定,是非常艰巨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金融部门在建立和完善金融债权管理制度,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在对金融债权管理现状、影响因素、面临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寻提高金融债权管理有效性的现实途径,以配合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信用秩序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金融债权管理工作作为央行基层行金融监管和有 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地方信用环境、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方面起着不可或的岂的作用。人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认真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寻求多方支持,在多方位多手段维护金融 债权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企业改制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如何有效维护金融债权,成为金融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母体裂变“、“金蝉脱壳“等方式借改制之名行逃债之实,有的干脆破产,彻底摆脱银行债务.对于前者,金融部门在催收无望之余,往往诉诸法律,而现实中,银行“赢了官司赢不了钱“的尴尬局面比比皆是.可见,金融债权维护并非一“诉“就灵.金融债权难以落实,既有来自政府、企业、司法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有银行内部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一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逐年降低,但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很小。尽管这些金融机构积极地采取措施予以清收,但方式比较单一,收效不大,尤其是在依法收贷方面,目前主要是运用起诉的方式,且由于方法不当、诉讼时间长、执行率低,“赢了官司赢不了钱”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 相似文献
18.
金融债权非理性行为
金融债权,顾名思义,是金融机构依法要求债务人偿还贷款本息和履行一定义务的权利.然而,近些年,金融机构这种权利日渐削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不少企业面临窘境,当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前提的新一轮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席卷而来时,受局部利益驱动,企业改制中诸多非理性、不规范处置金融债务的行为应运而生,能悬则悬,能逃则逃,能废则废,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在"破产、拍卖、租赁"声中频频流离失所,金融债权保全陷于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机构是以贷款为载体,承担着“稳定通货,支持经济增长”等诸多宏观调控职能的行业,而代款的风险因素会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经济的有效作用发挥。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在金融资产安全非金融机构的努力所能维护的情况下,必须寻求相关政策、法律支持,协同各方,共同实现金融资产安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企业逃废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危及到金融资产的安全。金融部门在制止企业逃废债,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逃债的普遍现象。因此,需要拓宽金融债权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