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解寿险利差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量的利差损对国内寿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主要风险之一。化解这一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认识,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有效新业务,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相似文献   

2.
2003年,安徽省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费突破百亿元大关,增幅居全国第一。其中,县域和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贡献最大,农村寿险、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大幅增长,对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刘萌 《中国保险》2004,(4):53-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寿险业营销理念的导入,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结构性变化,由非寿险业务主导市场的态势,渐变为寿险业务占较大份额的倒置结构。2003年全国保费收入3880.4亿元,非寿险仅占比23%左右,年增速也滞后于寿险近21个百分点,而寿险保费已有75%以上来自营销。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模式,重组整体竞争优势,成为新形势下诸家非寿险公司提高适应效率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4.
卢雨萱  赵桂芹 《金融论坛》2023,(10):59-68+80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寿险公司和原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监管处罚数据,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对寿险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寿险市场中竞争压力能够显著抑制违规,符合“竞争—治理”假说,且以上关系在寿险公司为中资公司、业务地区集中度较低以及偿付能力波动较小时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声誉机制是市场竞争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潜在渠道,银保监会合并成立使市场竞争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类和业务经营类违规行为都存在显著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栩 《海南金融》2011,(2):54-56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实问题,虽然强调"转方式、调结构",但主要是针对寿险业务结构的调整,并未注意到寿险业务与非寿险业务比例结构的合理性,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薄弱.本文首先从产品保障功能的角度对产品结构合理性的衡量问题进行了讨论,引入了"非寿险业务占比"指标作为衡量保险业发展健康程度的指标.通过对国际...  相似文献   

6.
自恢复国内寿险业务以来,青海寿险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寿险市场还停留在粗放经营的层面。如何进一步促进青海寿险市场的发展,拓展青海寿险市场的规模,是今后青海保险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在对青海寿险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我国保险业引入营销体制以来,银行保险渠道已经成为与个险营销渠道、团体法人渠道并驾齐驱的三大主渠道之一,甚至在一些新成立的寿险公司,银保业务已经成为左右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银保渠道对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纵观中国银保业务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寿险公司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依明 《上海保险》2006,(1):38-39,3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既是寿险业参与这一目标的需要,也是寿险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如何为县域经济和农村做好保险服务,是保险业始终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农村寿险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探讨寿险公司如何参与开拓农村寿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巫长生  熊娟 《上海保险》2006,(7):49-50,46
一、寿险营销遭遇发展瓶颈 自1980年恢复国内人身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特别是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中国,并引入了国际流行的个人寿险营销体制,更是将中国人身保险事业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和非寿险市场逐步规范和健康发展,与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业务信息流量和存量都在迅速增加,与之相应的业务知识数量和质量都在随时改变。因此,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生产和管理效率以至保险业务的供给能力,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寿险个人代理人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有一部分寿险个人代理人存在着失信行为,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行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尹应凯 《上海保险》2005,(11):41-43,38
目前.资金运用业务与承保业务已成为国际寿险业发展的两大动力;而在我国.寿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不理想.这反而成为制约保险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寿险资金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寿险业务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加之资本市场运作的推动以及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湖南的部分保险代理公司已经逐渐向代理寿险业务转型。尽管湖南寿险专业代理机构采取了精英模式、华康模式、泛华模式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但都呈现出资金实力相对比较强,分支机构建设力度较大,盈利周期普遍较长,合作模式和渠道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共同特点。监管机构必须高度关注寿险专业代理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促进湖南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置身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保险业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市场全面开放后的种种巨大挑战。在保险和银行、证券业务进一步相互渗透的态势下,顺应发展潮流.加快保险业混业经营步伐,对于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仅要允许保险公司经营寿险、  相似文献   

15.
徐英 《上海保险》2008,(1):28-2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保险改革步伐和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发达国家则鼓励本国保险业向世界各地保险业渗透。在我国.保险业是金融业中外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随着外资公司的纷纷进入.寿险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寿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新产品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6.
本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寿险业务系统的特点,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系统的安全管理等,通过介绍,给保险业从事计算机管理的同行或该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保险业日益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产寿险市场一再提升,消费者已经把加入保险列入自己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投资理财方面,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18.
回顾寿险个人营销制度的发展,可以说寿险营销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大陆各保险公司在1996年后普遍采用个人营销制,人寿保险业务突飞猛进。1997年大陆地区人寿保险费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首次超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产险保费收入。目前,个人营销业务已经达到全部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80%。寿险个人营销制度推动了寿险业务的迅猛扩张,为寿险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不仅如此,寿险营销员对普及保险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小贝 《税务纵横》2003,(12):42-43
再保险,被称为保险的保险,对于分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稳定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承诺,可允许外国公司以合资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寿险和非寿险的再保险业务;同时,法定分保业务逐年降低5个百分点,人世后的4年内,20%的法定分保业务将完全取消。这对于我国目前市场主体少、商业化程度低、以法定分保业务为主的再保险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大量的非寿险公司因承保长尾业务而导致破产倒闭。同时不少国际再保险巨头因分入长尾业务而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对于长尾业务所计提的准备金的充足率已经成为影响非寿险公司评级的重要标志。文章探讨了长尾业务的概念,分析了长尾业务的成因,介绍了国际上长尾业务的防范方法,对我国的非寿险公司防范长尾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