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1,488(2):94-113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2.
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相伴而生,并促进了债券融资的发展。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无论从客观要求还是完善信用评级自身之需要,加强我国信用评级的建设都极为重要。本从信用评级产生发展的角度,探讨信用评级在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收益债券是指信用评级低于投资级的债券,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启动发行,是我国发展高收益类债券产品的有益探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高收益债券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积极意义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管理、发挥信用衍生产品功能等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婷 《浙江金融》2015,(4):48-53
信用评级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信息,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本文利用2011-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揭示出信用评级内在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债券融资成本随着信用评级的上升而下降,债券特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力要显著大于企业财务特征,企业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影响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政府干预过多、发债主体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我们应从正确评估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提高债券流动性、实现企业债券利率的市场化、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债券融资、不断改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本文从政府监管与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含量的关系出发,分别从政府对发债企业的监管程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干预程度和对债券本身的隐性担保三个方面,对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发债企业严格的审批监管,规范了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行为,使得企业向债券评级机构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机构干预程度的增加能够使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加规范,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防范评级机构恶性竞争、迎合客户。同时,拥有外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债券信用等级评价并不一定比纯内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更优秀,这否定了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假说。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不仅不会使债券的信用评级流于形式,反而会向债券评级机构传递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7.
双高债券在美欧的成功发展为中国双高债券发展提供了借鉴。简述了双高债券属性及国外发展概况,分析了中国版双高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情况及存在问题,阐明了让中国版双高债券属性回归、进行业务创新、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以及开拓市场等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将双高债券纳入证券法规规治、强化民事赔偿、建立"三信"市场等对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7,441(3):130-144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近期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信用债绝对收益率低、风险偏好回落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以在私募债市场上挖掘机会.相较于公募债券,私募债券因为流动性差和信用风险高,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溢价.通过计算主体点差对主体的私募利差进行分析发现,受债券信用评级、品种和发债主体所有制属性影响,私募利差分布呈现出正偏态和聚集性;私募利差的时间序列非连续,可能与中债估值调整有关.由于私募利差序列波动较小,投资者可以利用私募利差对私募债进行定价,作为制定私募债交易策略的基准.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与投资活动息息相关。国外的信用评级行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也初具规模。信用评级已成为企业发行债券的必备,个人信用报告也成为每个人重要的“第二身份证”。本刊将陆续刊登介绍国内外信用评级状况及个人信用评级的内容,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发展信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受到行政控制、信用基础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未来信用债券融资的发展是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切入点,而发展信用债券市场的路径和对策在于减少行政控制,回归市场主权;建立和完善信用债券的外部监管体制以及培育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相似文献   

13.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是有效的风险揭示工具,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究竟能否有效揭示债券风险争议较大。本课题运用Order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可以被公开信息解释的程度,检验我国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对债券风险揭示的有效性,并从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四个角度对债券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评级制度旨在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而改善市场效率,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和评级选购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有待检验。由此,本文基于中国债券数据研究了信用评级对企业发债成本的影响。与既有文献一样,OLS分析表明良好的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但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此结果的可信性值得怀疑。基于理论分析和计量判据,我们以各地区评级机构的竞争程度作为债券评级的工具变量重新进行了回归,发现信用评级对发债成本的经济效应明显降低,且该效应在统计上也不再显著。这表明,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公信力,而评级膨胀也不会真正降低企业的发债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数据,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银行如何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均对债券市场有显著影响,但债券评级比主体评级作用更显著,后者对前者起补充作用,当债券评级不足以刻画债券质量时,主体评级作用更加凸显;另外,信用评级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由于投资者吸收了债券发行后市场的新信息而减少了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因而在交易市场中信用评级的影响力低于发行市场。因此,银行应全面利用各种评级信息,并且结合被评级资产所处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谢仍明  马亚西 《银行家》2013,(1):103-105
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与解决是债务资本市场的基础事件之一,而基于信用违约事件的风险管理则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纵观中国债券市场,其自诞生至今,尚未有过一例实质的信用违约事件,市场在年年的等待、担忧中看到的是每一个信用风险事件最终都被妥善安排和解决。对此,市场的心态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既不希望债券违约造成市场冲击影响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期待有违约事件出现以推动信用债市场良性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债券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私募债等扩  相似文献   

17.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业化国家进入资本市场被看做理所当然,但新兴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对于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主权信用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的债务所做的风险评估。主权信用评级在决定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和条件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信用评级的变化对主权债券利差有显著影响。主权信用评级被用做国家违约可能性的总体测量。  相似文献   

18.
常莹莹  曾泉 《金融研究》2019,467(5):132-151
基于2008至2015年期间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数据和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数据,本文研究了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获得高信用评级的概率与其环境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环境信息传递出公司的特质风险、盈余持续性以及盈余质量等信息,从而影响评级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方法、公司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倾向得分配对方法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本文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可通过影响企业信用评级降低公司的债券融资成本,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和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在污染行业中显著更强。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对市场中介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对认识非财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冀志芳 《西安金融》2011,(11):28-29
近年来,信用评级在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信用风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用评级行业仍面临市场需求量有限、认可度不高等困境,本文在回顾信用评级培育监管实践,分析信用评级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债权融资市场偏好绩优大型企业和政府担保的融资平台,发债主体的评级重心偏高,债券的信用利差偏小。发展高收益债券有利于缓解潜在高增长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为投资者提供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品种。目前高收益债券市场可以谨慎推出,但仍存在一些制度障碍需要从政策层面加以调整,同时应完善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风险控制制度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