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David Wyss 《海外经济评论》2006,(37):6-8
地方政府如同企业,彼此间进行经济增长速度的竞争;在各自的辖区中,地方政府又如同垄断企业。这种结构,成为中国独特的微观经济基础。它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中国经济过热的源头,并导致行政调控和货币政策等紧缩措施效力大减。 相似文献
6.
7.
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实质上是政府救济.实践证明,单一的政府救助难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救助方兴未艾,但由于其"官方"色彩浓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慈善救助,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与政府救助形成互动和互补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8.
Daniel H. Rosen 《海外经济评论》2007,(40):7-11
9月号1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凭借独特的政策和经济结构,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后果。一系列引发危机的因素,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依赖外债、汇率浮动、货币政策脱离政治控制、甚至国家失去金融流动主导力量的地位等等,这些情况在当时的中国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遇到了新问题,我们耍用新思路来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再用旧思路、老眼光对待新问题与新政策。笔者将结合“十八大”会议与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谈谈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运行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经济“宏微观悖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GDP计算体系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方法着眼,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比照对象不当,但它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增长方式的一些问题:我国经济在总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的收益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典型特征。在微观层面上,虽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收益率都在下降,但这此圻企业的EVA回报率基本趋势明显地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长期增长的微观基础有所加强,尤其是上市公司显示了较为优良的价值创造能力,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激励机制,是未来中国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02年经济增长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态势 2002年是我国宏观经济在 WTO总体框架下运行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战略上来讲,国民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这一目标是在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内形势后制定的,也考虑到了年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在使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的同时,也对构筑全球社会安全网提出了新要求。相异相容、多元共生、和谐发展正在成为时代主流。目前中国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仍依托于原有的"一刀切"的社会救助政策,保障缺乏层次、标准偏低,未考虑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难以满足残疾人的现实需要。针对现行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健全法制、建立多层与分类救助体系、设立残疾人专项津贴、建立以分类管理为主的、分类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分析企业价格的虚拟化入手,论述了企业价格的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微观基础,从而进一步论述了现代企业估价的特点:整体性与信息性,提出了适合现代资产定价的理论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阐述了现代企业资产估价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