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县乡财政困难和庞大的债务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县乡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在4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在考察了县乡财政困难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经济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力图为县乡财政解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构成部分。县乡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承担了较大的公共支出责任。当前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已为社会所关注。笔者通过对当前县乡财政困难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解决当前县乡财政困难的措施建议。一、当前县乡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1994年  相似文献   

3.
对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日益显化而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虽然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逐步深化和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以分税制为标志的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推行,县乡财政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开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县乡财政困难有加重之势,学者们在充实研究资料,扩大研究范围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乡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环节,近年来县乡财政困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县乡镇财政困难现状与成因的分析研究,来探讨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县乡财政困难和庞大的债务问题.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直面县乡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对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日益显化而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虽然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逐步深化和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以分税制为标志的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推行,县乡财政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开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县乡财政困难有加重之势,学者们在充实研究资料,扩大研究范围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三奖一补”,即对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以及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补助,是中央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于鼓励财政困难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以及省市财政增加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护粮食主产区生产粮食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三奖一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三奖一补”,即对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以及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补助,是中央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于鼓励财政困难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以及省市财政增加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护粮食主产区生产粮食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三奖一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县乡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县乡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县乡财政困难与日俱增,收支矛盾相当突出。虽然上级对基层各类转移支付趋于增加,但县乡财政闲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财政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县乡财政困难虽然有所缓解,但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县乡政府支出责任上存在着“缺位”与“越位”并存,支出责任划分不够合理,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县乡财政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财政职能的发挥。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支出责任,理顺财权与事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解决县乡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因为财政困难的县乡政府难以向农村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会过多地干预当地的经济活动,会加重其辖区居民的负担。而且,其在"做事"上也往往缺乏长远考虑。所有这些,都会制约或阻碍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县乡财政是我国国家财政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希望所在,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也关系封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的实施,沙河市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全市财政收入过于依赖煤矿、铁矿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市场经济影响,县乡财政整体可用财力不大,县乡财政困难始终是困扰沙河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对县乡财政的发展现状和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关系重大,探讨解决困难县乡如何走出困境的新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管理不断加强,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公共需要的不断发展,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县乡财政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县乡财政困难:文献回顾 关于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理论界很早就开始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并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他们认为发生在中国的县乡财政困难.是社会结构转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所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映,与政府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现存的问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财政合理分权与县乡财政解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财政分权的理论视角探讨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在阐明财政合理分权的若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在于财政分权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而县乡财政解困的根本途径也必然是寻求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合理分权.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县域经济壮大财政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其中巨额的县级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严重制约着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县乡财政是县乡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也是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议题。基于对县乡财政困难现状的阐述和对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乡财政体制是整个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县乡财政的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县乡财政的困难与日俱增。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中央对基层的各类转移支付趋于增加,但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县乡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重要保证,对整个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化解目前县乡财政困难,对于振兴财  相似文献   

20.
“财政是庶政之母”。县级处于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枢纽和基础性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收是我国大多数县级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县乡财政出现了一定财政困难。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央和地方普遍开展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离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增强县乡财力,实现“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促发展”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深化。本文主要对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