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志雄 《中国经贸》2009,(24):104-105
中国的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证券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在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及交易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微观行为。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两个突出的特点是:1、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是否由大量随机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2、人为干扰股票价格波动的大小。本文首先探讨了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随机性和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证券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文章以创业板市场为例,实证检验了自2009年底至2010年初股票总量比较大的10只股票的收益率的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创业板弱势有效市场假设,同时对导致中国创业板市场弱势有效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文章层出不穷,但大家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程度则持有不同的态度。学者们普遍达成共识是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或强式有效,但就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来讨论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4.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羊群行为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构造了一个基于个股投资组合聚合强度的基金羊群行为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检验模型对聚合强度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证明了用聚合强度表征基金羊群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羊群行为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构造了一个基于个股投资组合聚合强度的基金羊群行为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检验模型对聚合强度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证明了用聚合强度表征基金羊群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是投资学的重要课题,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以来,即不断引起市场研究者的关注和争论。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的十几年中,部分学者和市场研究人员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几乎就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基础和最终目的,试想,如果证券市场不能真正反映金融产品的价值,不能有效实现资金的使用和资源的配置,则投资的意义将荡然无存,证券市场将彻底沦落为吴敬链所说的"赌场"。  相似文献   

7.
黄宗福 《特区经济》2007,219(4):261-263
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是证券市场有序和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现实中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一松就乱,一紧就死”的两难困境,因此,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证券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在之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证券市场反应过度及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93年1月至2005年7月的沪深A股股票市场为考察对象,采用重叠式数据处理,按照DeBondt和Thaler的方法,利用最新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作者通过实征分析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反应过度,但不存在反应不足;本文进一步对中国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将走一条什么样的对外开放道路 ,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分别对成熟证券市场国家与新兴证券市场国家、新兴证券市场中采取不同模式的国家在对外开放背景、策略、效率、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以亚洲具体的证券市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为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CAPM理论越来越被更多地被中国学者研究,特别是对其中的β系数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实证研究.文章就前人对β系数理论以及β系数在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各项研究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以显示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本市场的起点和发展路径的扭曲导致其信息替代机制的扭曲,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高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资本市场信息对价格的影响机制,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根源,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改云 《改革与战略》2008,24(2):55-57,71
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根据证券市场本身的层次,文章构建了一级发行市场中的寻租合谋监管博弈模型和二级交易市场中的混合策略监管博弈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给定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博弈规则的条件下,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最优策略反而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对目前监管博弈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涉及较深而国内尚属空白。本文首先对其内在涵义、基本特征进行界定与刻画 ;接着辨析了几对容易混淆的相关范畴 ,并阐释了流动性研究的理论意义 ;最后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剖析 ,从中提炼出为我所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国应从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替代资源、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开展能源外交以维护海外石油利益、积极参与到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等方面入手确保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3—2020年科创板与沪市A股1570家上市公司数据,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视角,通过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了科创板与沪市A股主板市场的关联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科创板对沪市A股主板市场局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竞争效应,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两者构成相容互通的资本池,科创板对于提升沪市A股主板市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的视角,研究提出以科创板制度创新加快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会保障法制化对完善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包括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立法层次低、法律救济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等。本文介绍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并从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廉租房法律制度研究——论我国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英 《特区经济》2008,(10):244-246
房地产市场不能完全由市场对社会住房供给与社会需求进行优胜劣汰,将买不起房的低收入家庭淘汰出市场之外,廉租房制度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介入住房市场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对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廉租房制度建设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尚处于初级阶段,立法层次不高,廉租房的制度建设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本文对我国廉租房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廉租房法律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调,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走势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引发世界粮食安全危机的原因,就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Hans Fehr 《De Economist》2009,157(4):359-416
This paper survey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omputable general and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s dealing with pension issu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various aspects of uncertainty. Whereas previous quantitative research with deterministic models solely focussed on efficiency losses due to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 from pay-as-you-go (paygo) financing, stochastic simulation models highlight the insurance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and allow to quantify 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from myopic behavior. The results from these studies challenge the common wisdom about 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social security. While previous studies typically either recommended a move towards a more funded system or proposed a tight tax-benefit linkage, recent results from stochastic models indicate that welfare losses due to reduced insurance coverage compensate the gains due to improved labor market incentives. Consequently, paygo financing and progressive benefit formulas should not be eliminated on pure efficiency grounds. Current research tries to qualify whether this conclusion is robust in models with private insurance institutions and/or macroeconomic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