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s)概念引入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中国银行成为首批12个国家29家G-SIFIs之一,我国银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国际监管与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本文通过G-SIFIs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冲击,着力分析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严婷 《金融博览》2010,(23):9-10
尽管G20首尔峰会在“货币战争”问题上并无实质进展,却并未因此掩盖G20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上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对我国金融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我国金融业运行态势及发展特征,分析了金融业快速发展对金融监管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建立金融风险治理与管控的监管体系。一、我国金融业运行态势及发展特征我国金融业由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组成截至2012年末,三大行业资产总额约144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崔莹 《新疆金融》2010,(5):82-89
<正>蔓延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领域的诸多漏洞,突显了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监管协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危机爆发以来,改革国际金融组织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FSF)正式转型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员经济体扩大到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经合组织(OECD)、巴塞尔银行监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进程与全球金融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塞尔进程(Basel Process)是指国际清算银行通过其金融监管规则制定机构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各项活动,其宗旨是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程序和准则的框架,对当今全球金融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巴塞尔进程的结构框架、主要特征以及它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及我国的监管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华 《新金融》2010,(5):56-58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及时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2009年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后陆续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可能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造成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此次改革的整体趋势和国际经济影响,并初步判断了下一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可能出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危机洗礼的金融监管会更稳健、全面,更有效率,全球金融业正在发生制度性的变革。次贷危机之前,持续的放松管制和金融混业经营一度成为全球主流;危机发生后,G20三次峰会则不断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讨论和实践推向深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11,(8):103-110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欧盟、英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相关国际机构以及G20峰会等重新审视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纷纷出台了防范和治理金融风险和危机的改革方案,全面拉开了金融改革的序幕。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卢森堡积极参与到欧盟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其中央银行的改革思路与举措引起了我们对国内央行职能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弊端,从而引发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本轮金融改革是在对其金融监管的反思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般性的变化趋势,如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创新、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对我国金融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全球加强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在保障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对监管体制的梳理。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指出金融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福建银行业监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金融监管的历史使命,以党的十九大新思想指导福建银行业监管工作新实践,树立金融监管新理念,围绕福建银行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趋势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效能,促进福建银行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央银行成立后,欧盟建立了四个层级的莱姆法路西金融监管框架。全球金融危机使欧洲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都遭受了重创,促使欧盟启动了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改革的前期主要着眼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搭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框架。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着眼于恢复银行业活力,并以此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在设立了欧洲稳定机制后,欧盟决定建立欧元区统一银行业监管机制。在新的银行业监管框架中,欧洲中央银行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不仅负责制定银行业监管政策和标准,而且拥有了对欧元区银行直接监管的权力,并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如何使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目标,是欧洲中央银行将要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余龙武 《中国金融》2007,(17):34-35
近些年来,在金融监管治理体制上选择金融集中监管的国家日趋增多。1986年,挪威首先建立单一的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银行、证券与保险业。1988年和1991年,丹麦和瑞典也相继建立了单一金融监管机构。1997年,英国成立金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南非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2013年12月南非政府正式发布名为《金融部门监管法案》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启动了公开咨询程序.“准双峰”监管模式将取代既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南非新金融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法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中国银监会和证监会、保监会就金融监管方面的分工合作达成了《备忘录》,无疑,此举又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写下了新的篇章。的确,中国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围绕如何搞好银行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用一句话概括:殚精竭虑。但我们也看到,虽然  相似文献   

16.
闫凌横  朱闪闪  张晓换 《时代金融》2014,(3):154-155,161
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从2009年的G20伦敦峰会到2011年的国际金融论坛之"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与新兴市场的启示"论坛,再到2012年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改革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以上海为例,重点围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商业银行实地走访调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命历程为主线的研究方法,把理财产品的监管分为产品设计、产品销售、产品管理三个阶段,对每一不同阶段进行分点剖析,并根据每一阶段的风险特点找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G20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G20也在转型,由原来的短期危机应对机制转变为长期全球治理机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G20这一全球治理平台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在G20的战略选择也很大程度影响着G20的转型。本文重点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地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日趋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必须适应银行业监管的国际趋势,从制度改革入手,进行规范,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三地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香港是分业监管模式,澳门是统一监管模式,而内地是协调监管模式。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开展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监管模式选择、金融监管协调、跨境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数据信息流动等重重障碍。基于此,有必要探索完善中央—地方多层次协作体制、政府—社会共同治理方式和立法—司法—执法多维合作模式,多维度创新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路径。同时重点着眼于创新金融监管合作的模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深化三地金融监管的合作,为大湾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资讯     
《金融博览》2010,(21):14-15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闭幕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落下帷幕.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网.金融监管改革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