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最先进和最具有发展前途及潜力的一种新技术,这势必全改变组织原有的信息结构和成本结构,使得组织朝着更有效率的均衡状态演变,从而影响组织结构变革.本文从时间序列视角归纳综述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探讨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肖磊  赵磊 《当代经济研究》2012,(4):20-26,92
关于长期经济波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理论: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技术决定论",以戴维.戈登等提出的以"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分析为核心的"制度决定论",以及曼德尔提出的长波理论。19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提出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矛盾为分析框架的研究范式,并在诸多方面发展了长期经济波动理论。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评述,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1.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 近十年来,不同学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会计理论具体构造形式。从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来看,有目标决定论、本质决定论、对象决定论和资金决定论等几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中目标决定论在我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系统的决定论问题是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非线性科学表现出的许多特征使决定论面临巨大冲击,动摇着经典科学基于简单性信念的世界图景,引发持续不休的论争和困惑。基于当代力学学科所具有的普遍非线性特征,结合当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首先对非线性系统进行了区别于数学形式上的非线性定义,力求突破通常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简单二分。在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概念重新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态的哲学定义,进而提出了态决定论的观点,指出:非线性是对严格决定论的彻底否定,但不是对非决定论的肯定,因此,并不必然导致科学的非决定论。态决定论的非线性、外部扰动、多因素耦合、结构和参数不确定性或时变性等多因素作用,使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呈现出新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5.
制度决定抑或技术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制度决定技术,还是技术决定制度?“制度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分歧的根源是什么?本文在剖析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开展分析,并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与制度间的关系推及企业层面,界定了公司治理制度在企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应用是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维度,已有研究或基于“技术决定论”主张数字技术对科层组织的激进影响,或基于“科层规制论”强调科层惯性对数字技术效应的制约。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案例显示,数字技术应用与科层组织形态之间呈现动态的双向互构关系。数字技术应用通过对政府需求、流程规范、权力关系的三重嵌入,在赋能政府的同时引发其内部运行的调适难题,政府因而寻求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应对,形成“由横到纵”的政府平台化与“调适性协同”的协作矩阵两种新型组织形态。同时,政府组织形态变迁也对数字技术应用产生反作用,体现为对技术深度应用环境与动力的重构。这一研究发现为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不少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称,互联网是中国民主化的催化剂,互联网的扩散会在中国导致西方式的民主,因为信息革命浪潮无法回避,互联网的政治影响难以控制.然而,批评者认为这只是技术决定论者的一种幻觉,它忽视了互联网在中国所处的环境及使用者特征.详细回顾西方文献后,研究认为,衡量互联网在中国的民主功能,不仅需要界定民主是什么,还需要考察技术所处环境和使用者特征.如果从中国语境中理解民主,学术争论会自然消解;如果摒弃技术决定论,对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则看得更清.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早期的研究过早地将信息技术视为组织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而出现许多相悖的研究结论。最近的研究假设都基于权变性理论,将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置于开放的组织环境中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上,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市场结构乃至产业组织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也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组织演进的根本影响。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企业竞争、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指出技术进步不断引起市场特性的变化,因此要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来评价垄断或是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规制也应该随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传统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研究关注传统企业在数字技术发展下的演化路径和新的模式,但鲜有文献从组织内知识转移方式转变的角度关注这种结构变革触发的组织秩序变迁。知识转移方式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经过“设施搭建”“知识搬运”“关系脱嵌”“权力下渗”的系列过程,影响了组织秩序的生成,使其呈现出知识中心化、管理原子化、扩散开放化的特征,最终达致“流动”的稳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数字化技术下知识转移方式变革的结构化模型,以作为组织活动之一的知识转移为例,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传统企业变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商业实践,讨论了这种结构化过程所带来的更为深层次的组织秩序重构。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组织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需要经历组织变革转型期,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但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最佳平衡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非线性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尖点突变理论来解释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特征,把组织承诺作为状态变量,把能有效预测组织承诺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作为控制变量,针对武汉IT企业调研数据,利用cuspfit软件定量地拟合出了尖点突变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作为正则因子、组织支持作为分歧因子,共同影响组织承诺的突变机制:①组织承诺由建立到破坏的突变是源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变量穿过分歧集合时产生的自组织相变;②承诺一旦被破坏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是源于这种突变机制的滞后效应;③当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取值在分歧集合内部时,组织承诺演化均衡态的选择(建立或者破坏)取决于员工承诺的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数字化情境,企业通过多元化开发与策略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获得高绩效和竞争优势。大数据分析能力可用于解释企业如何依托数据发挥经济效应,也可为解释企业差异化绩效提供新证据。通过阐述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概念内涵与测量方法,分析其前置动因和作用机制,构建大数据分析能力整合分析模型,并提出未来潜在研究方向:从资源、能力和整合3种视角丰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测量工具;结合社会整合理论,挖掘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从组织支持和团队领导两方面探索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机制;关注大数据分析能力发生的重要情境和边界条件。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丰富其在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建立基于TRIZ理论与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创新模式,有望解决传统技术创新模式下创新效率低下、难以找到正确技术创新方向、技术转化传统路径不畅、技术与市场对接存在障碍等问题。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例,分析了TRIZ理论及大数据在技术需求预测中的作用,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下TRIZ理论、数据挖掘在技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了专利运营平台在技术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探索利用TRIZ理论和大数据关联技术需求、研发及市场,促进需求、研发及市场之间无缝对接,达到加速技术创新及技术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The exploratory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congruence (fit)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uilding on anecdotal evidence and existing theory, a conceptual model of strategy-IT fit is derived. The model is tested through moder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ata from 156 small bank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doption in itself bears no relationship to financial performance. IT-strategy congruence, however, i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刘祎  王玮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0):154-160
近10年内,国外逐渐形成了技术示能性理论,为工业4.0背景下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系统分析框架,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和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对技术示能性研究前沿形成全面的逻辑体系。鉴于此,对国外技术示能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其引入组织管理的过程,从形成因素、实现过程和影响结果3个方面解析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生产要素——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技术示能性理论模型,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新工业革命情景下的技术示能性理论,可为企业有效利用工业大数据实现智能生产提供指导,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和相关网络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舆论监督对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舆论监督从公众知情、媒介反应、政府宣传和引导3个维度作用于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舆论监督影响并通过政府技术监管和政策吸纳行为、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意愿、员工举报建言行为及行业协会自律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高科技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其中,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意愿对技术伦理行为的影响受企业技术伦理行为实施能力的影响;有限的舆论资源与企业技术管理决策在各自边界内协同互动,才能达到技术至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知识密集型的IT外包行业来说,大数据环境成为接包企业潜在的知识来源。然而,大数据环境是否真的促进IT接包项目绩效?如何从中获益?现有文献对这些问题缺乏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了大数据易得性和冗杂性对IT接包项目绩效的直接影响,检验了功能组合和专项突破两种软件开发策略的调节作用,提出6条假设,采用195个IT外包项目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易得性显著提高接包项目绩效,而大数据冗杂性显著降低项目绩效;功能组合策略增强而专项突破策略削弱了大数据易得性对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两种开发策略对大数据冗杂性与项目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企业文化塑造IT核心能力:组织结构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信息技术(IT)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是塑造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的路径之一。本文在研究企业文化与IT核心能力关系的基础上,考虑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以及组织特征的影响作用,选取珠三角的381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列联表等方法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导向型文化塑造IT核心能力,同时组织结构对二者关系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组织规模与性质对IT核心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文化塑造IT核心能力,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珠三角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制造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