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李旭 《新经济》2013,(23):13-14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其特殊性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行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影响了其绩效,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房地产行业应当合理控制投资行为,继而提升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3.
金融支持过度与我国房地产泡沫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芳芳  解艳 《经济视角》2010,(1):68-69,75
房地产业具有“第二金融”的美称,其开发和购买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在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房地产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由于房地产是一种投资品,在利率较低和金融约束放松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会增加人们投资于房地产的热情,甚至形成群体投机行为和房地产泡沫。本文以金融支持过度为视角,探讨金融支持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支持过度导致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机理,对泡沫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具有"第二金融"的美称,其开发和购买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在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房地产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由于房地产是一种投资品,在利率较低和金融约束放松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会增加人们投资于房地产的热情,甚至形成群体投机行为和房地产泡沫.本文以金融支持过度为视角,探讨金融支持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支持过度导致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机理,对泡沫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扬,几乎到了不能控制的境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泡沫危机。房地产产生如此问题,1/3是宏观问题,1/3是金融问题,1/3才是房地产问题。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来自于超低利率所引发的宏观总需求膨胀的大背景,来自于消费信贷所导致的猛烈的金融创新,来自于对房地产开发的巨额信贷支持,来自于权力的介入尤其是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强烈冲动。但这一切都正在走向终结,这意味着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也将终结,中国的房地产业将迎来新的调整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表面上看是需求方面的因素,实际上确是地方政府追逐级差地租所造成的。要解决非理性繁荣问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的产能过剩为研究背景,从政治联系和资本结构角度入手探讨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的发生机制。结果发现:政治联系和资本结构是影响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产权性质而异。其中,政治联系显著加剧了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过度投资,而资本结构则是推动非国有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的关键因素。究其原因,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政治联系更有利于获取政策资源,同时也更易受到政府发展意志的影响;相比较,非国有房地产企业并不具备政策上的比较优势,其投资扩张更多的依赖于资本杠杆驱动。  相似文献   

8.
房价的过快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抑制房价的过度波动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标。从中国房价的实际来看,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投机推动了房价的较大波动。中国房价的上涨已经无法用价值规律和其他经济学原理来加以解释,很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房屋租售比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如此离谱的涨幅背后,房地产投机炒作行为功不可没,抑制投机成为关键的手段。利用有关模型,本文分析了投机动力的产生机理,并且研究了房地产市场中过度投机产生的原因,包括投机的进入门槛低,地方政府、住宅房产的特性和不完善的租赁市场等对投机的影响等。根据这些诱因,从防止出现金融危机和削弱投机动力降低投机预期收益的角度,可能的政策组合包括建立和完善保降性住房政策、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制结构、取消预售制度或建立预售款第三方托管制度和完善租赁市场等。  相似文献   

9.
10.
《资本市场》2010,(6):102-103
<正>受全球金融危机雪球效应的牵连,房地产及其所有的衍生产品都备受责难;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房地产仿佛配有护身符一般,似乎已经度过危机。因对贬值商业地产无法计算的风险暴露,美国银行与金融业持续呈现萎缩态势,从而抑制了借贷与杠杆的供给。相比之下,中国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如果有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泡沫国际比较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若雪 《财经科学》2010,(12):91-99
本文对比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分析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一些共同点,并对中国房地产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并且房地产业是半市场化的,因此即使存在泡沫,也不会出现日本式崩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以动员储蓄为核心功能,服务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其顺利运行的条件是资产证券化、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美元强势地位,具有不可复制性;日本的住房金融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功能,其政策性金融通过引导家庭自动分化,对整个住房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和稳健运行作用重大。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微观主体和住房属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要优化住房金融的功能结构,防范"住专事件"和"次贷危机",促进住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救市”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高投资、高房价、高利润和高税收"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此次调整既有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的成因,因地制宜出台审慎、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并借市场调整之机优化结构、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冬梅 《现代财经》2005,25(9):23-26
近几年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可供选择的模式,并对完善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途径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依婷 《时代经贸》2007,(1Z):65-66,74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经济学计量方法,对湖北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湖北省经济增长是房地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反之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9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有关数据,运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可变系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房地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为正值,表现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并发挥了理论预期中的积极的财富效应。政府应从政策导向上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打击人为的房地产炒作,另一方面限制房价过快增长,防止泡沫的过度膨胀和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城市化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雄军  姚树洁 《当代经济科学》2011,(5):74-77,126,127
计划生育由于影响人口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城市化由于影响人口的迁移从而长期地推高房地产需求,但其边际效应也将趋于递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向供过于求转变。而目前存在两个重要的加大房地产市场杠杆的因素:“打捆贷款”与“预售制”,他们在供不应求的时候通过加速供给的形成而使各方皆大欢喜,在供过于求时却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胡晓 《财经科学》2010,(12):83-90
本文从房地产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资产属性出发,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认为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影响,经济的基本面和房地产的基本面对房价的上涨不具有完全的解释力。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差距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当前较大的收入差距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完整的作用机制分析,并使用更细致和精确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相互推动和加强的作用。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对房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来自房价冲击的响应也都是正向的。并且,在房价持续高速上升时期,房地产贷款规模对房价的影响力明显超过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中介业网络经纪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起落,房地产中介业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又转暖的过程,其经营模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降低经营成本,众多房产中介机构开始尝试网络经纪的模式,网络经纪具有传统经纪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网络经纪发展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发展途径予以阐述和探讨,并对将来的房地产中介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