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银行业是一个划时代变革。它要求国内银行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银行经营发展实践中的约束增强2009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2010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资本约束对银行的影响,这种约束不是依靠一两次融资就能解决的,它体现的是市场监管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监管资本要求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外部约束条件之一,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银行体系的信贷供给能力,并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2012年6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资本办法》吸收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成果,坚持我国资本监管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银行业实践,对现行资本监管制度进行全方位  相似文献   

3.
陈歆 《金融会计》2014,(6):39-47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的重大制度性缺陷。痛定思痛,近年来国际社会深刻反思危机教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寻求合作构建新的国家监管框架,重塑国际金融体系。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已陆续出台了以巴塞尔III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金融监管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涵盖微观机构、中观市场和宏观体系各个层面,广泛涉及资本、流动性、薪酬制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危机管理与处置、影子银行等多个重点领域,反映了国际金融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标准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雷薇 《中国金融》2012,(12):51-53
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就开始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实施,并制定了相应的过渡期。然而就在这期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新的银行监管框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4,(11)
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的成就历史上大的金融危机后都会经历大的金融监管改革,如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美国《1933年银行法》、日本1990~2003年银行危机后推出的《金融再生法》、1974年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银行倒闭导致巴塞尔协议出台等。毫不例外,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爆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主要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将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控制风险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G20集团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风险税成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热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强化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但由于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在对大银行是否征收金融机构风险税(代称“银行税”)问题上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银行界对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反思,国际金融监管架构和规则发生重大变革,并出台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Ⅲ)等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银监会作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成员,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政策制定,积极借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2010年12月和2017年12月发布了《巴塞尔Ⅲ: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在资本监管中对资本工具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进行全面改革,引入银行储备资本.  相似文献   

9.
王新棣 《中国金融》2012,(13):33-35
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建设应当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潮流,采用国际成熟的监管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业科学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持续动荡,次生金融风险不断出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推动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不断深入。强化资本监管,成为本次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为了顺应国际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0.
叶婷 《金融会计》2014,(9):41-45
作为对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和第二支柱监督检查的重要补充,第三支柱市场纪律起到了推动银行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帮助市场参与者了解银行的风险状况的重要作用。然而,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了现行第三支柱监管框架的不足。作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决定对第三支柱进行修订,其改革方向和内容值得我国银行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