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本文结合营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文献成果,对消费者的不安全感与怀旧产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感受到现实世界中的威胁、压力、创伤而处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状态时,会试图通过对旧事物的怀念寻找安慰,对那些引起过去经历回忆的怀旧产品激发出强烈的感情和购买倾向,以此来缓解不安全感。因此,不安全感(包括存在不安全感、个人不安全感、社会不安全感和发展不安全感)的增加是促使消费者更多选择怀旧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使用怀旧营销策略以帮助消费者缓解不安全感而促进产品销售时,可以采用设计怀旧的产品样式、采取古老的制作工艺和为产品虚构一个有意义的怀旧故事三种策略,其中,第三种策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消费者品牌偏好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华老字号品牌历史悠久,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深受老龄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从怀旧倾向的视角分析老龄消费者对中华老字号品牌偏好的影响原因,并从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解读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杰 《经济师》2001,(8):36-37
一则小小的广告,虽然一般只有几秒种到几十秒种,但却可以引起消费者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心理反应。从消费者看到或听到广告到实施购买行为的过程,一般要经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动机过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情感体验的怀旧消费行为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具有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大多来源于以往的生活体验以及心理氛围在社会大众中的扩散和蔓延。情感需求所支撑的消费者行为被归结为怀旧消费的范围,并以获得快乐满足和精神享受为目的。怀旧消费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测量方法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关于消费选择对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使得消费者行为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消费决策、消费动机、消费方式以及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使消费者行为研究走向成熟,这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动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单位整点消费的最优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张义 《经济论坛》2012,(5):155-157
怀旧情感是人之常情,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尤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研究消费者怀旧情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内化机制、唤起机制以及怀旧情感通过对品牌依恋而影响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者创新性理论研究长期关注和存有争议的概念、维度、度量模型及前因和后果等方面,对消费者创新性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尽可能去除模糊不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网络购物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全球,移动端业务异军突起并发展迅速。当今,支付业务的偏好问题已成为不同B2C电子商务市场上一个热议的问题。然而,由于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支付方式上,容易引起买卖双方的不信任。因此,世界各国网购消费者在支付方式的偏好上,由于受其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趋势。文章通过对各国消费者网购支付方式偏好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网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在方便快捷与支付安全之间,在不同的国家有着明显不同的权衡取舍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成长的经济理论概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企业成长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化过程和主要观点,文章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企业制度变迁理论、彭罗斯的企业成长论、演化经济学、管理者理论八个方面对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我国企业成长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并认为利用自然科学新的研究成果——复杂性科学来重新审视企业的成长过程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层面的碳减排对于中国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但企业为迎合监管、粉饰经营业绩具有“漂绿”倾向,即以虚假不实的方式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粉饰”。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缺乏系统梳理,尚未形成对企业“漂绿”的完整认知。基于此,本文首先筛选梳理2003至2023年发表的263篇英文文献和142篇中文文献,以可视化方式科学呈现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其次,系统梳理不同研究视角下企业“漂绿”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及识别测度技术,剖析其前因后果,凝练其治理对策。再次,对既有的企业“漂绿”研究进行述评,指明其研究前景和研究不足。最后,将企业“漂绿”置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提出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突破的六大议题,即构建基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企业“漂绿”行为多维理论协同整合分析框架;强化对企业“漂绿”概念内涵的认知与解读;深化企业“漂绿”复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拓展企业“漂绿”复杂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基于复杂组态视角拓展现有研究方法;拓展基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漂绿”研究。本研究明确了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为后续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有关企业“漂绿”的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许晖  林源 《经济学家》2021,(12):22-3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财政定位的全新论断,开启了财政理论建设的新阶段.围绕这一重要阐述,学界展开了对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学科属性、财政活动主体等财政基础理论的探讨,提出应以中国财政改革实践经验为路径深化对财政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本文以"基础和支柱说"为基础,重点梳理了国家治理财政学、新市场财政学、公共风险财政论发展脉络,阐明了关于财政学科研究范畴及学科属性的重要观点,介绍了当前学界关于财政社会学和财政政治学的研究情况,并进行简要客观地评价.认为财政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应继续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提升国际视野与理论深度,建立完备的理论框架,为国家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反向物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与反向物流有关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反向物流网络结构的研究。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反向物流研究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今漂绿现象愈发普遍,但学术界对漂绿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研究多从利益相关者、信号理论角度出发。尽管近年来制度理论视角的漂绿文章在逐步增多,却未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论述。论文结合近30年国内外关于漂绿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企业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后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并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从合法性三种维度、同构的三种类型等方面分析企业漂绿的前因后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未来研究和企业、政府、媒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外家族企业前沿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家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占有较大的份额。国外学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对家族企业较系统地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2000年进入新的研究阶段。家族企业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国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创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为了及时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对国外2016年以来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文献内容,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层次划分、动态演化、系统功能5个方面综合概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与创业生态系统功能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Brown等将领地性概念引入组织管理领域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但到目前为止,领地性议题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回顾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领地性概念的延伸与对比、量表发展,以及领地行为的前因与后果变量进行了梳理,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为本土化理论构建提供崭新视角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团队敬业度作为团队持续、积极的情感激活状态,以团队活力、团队奉献、团队专注为主要特征,是团队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团队有效性及个体层面敬业度研究成果,对团队敬业度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过程模型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敬业度研究虽然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研究构念框架,但其存在重合和相互补充的问题。为此,构建了团队敬业度整合研究框架,并指出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团队敬业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二元性对企业竞争优势十分重要,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现有关于二元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组织层面。由于组织层面二元性实现需要个体层面的行为支撑,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组织二元性微观实现机制,有学者甚至提出了个体二元性的概念。然而,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该主题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探讨了个体二元性和组织二元性之间关系、个体二元性内涵以及影响个体二元性实现的因素,形成了从个体层面研究二元性的框架,明确了未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