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0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深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在运用新会计准则(2007)下,考察确认和披露的公允价值是否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相关,以及具备足够可靠性的计量金额对投资者是否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研究表明,公允价值的披露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的损益对相关股价和收益率有增量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0年16个季度公告日为样本,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股票回报为观察对象,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股市过度反应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2)过度反应主要存在于估计窗口而非事件窗口;(3)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值计量模式显著放大了股市泡沫,且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股票回报对公允价值的过度反应程度呈现出非对称性。本文扩展了事件研究法,给出了公允价值引起股市过度反应的具体标准,重点检验了估计窗口的信息含量,使之更加适应于公允价值资产市值计量模式的研究。本文验证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加速器"作用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为投资者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了主要依据,有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允价值与投资者决策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公允价值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和机构行为与市场波动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于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和机构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回避态度。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减小了市场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交易却显著加剧了波动,这与我国基金普遍存在短视和羊群行为的解释相吻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公允价值计量,限制机构投机,提高市场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的公允价值的引入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是否对其做出了显著的反应,检验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信息与资本市场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公允价值应用风险可分为不应用风险和无效性风险,其中控制无效性风险是控制公允价值应用风险的关键。结合公允价值应用过程分析,文章指出导致无效性风险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管理层对公允价值信息的计量和披露,该环节存在管理层故意风险和管理层非故意风险。针对这两种风险,建议从制定高质量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审计准则,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完善公允价值信息计量、披露等层面入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两重功能--反映资产负债现有的公平交易价格和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其行为出发,构建均衡模型,并利用美国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在市场繁荣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会促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在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与资本金监管要求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陈佩珩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08-109,124
公允价值计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对企业价值、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我国会计业务中推行公允价值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在金融危机下,从企业经营、价格背离价值、资产计量、操纵利润、风险监管、金融产品创新、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等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扭曲的原因,认为应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风险披露、加强投资者风险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并未导致净利润波动性的增大;市场也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的收益波动性视为风险要素而予以定价;银行股票价格也未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作出反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反应不显著,公允价值加速器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本研究结论对完善中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加强金融市场会计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