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镇 《当代财经》1991,(5):59-60,F003
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要素的空间组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布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经济系统的整体运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空间推移现象,生产力的空间推移有二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优势区位,这是生产力实现空间推移的可能性条件,它包括生产力布局中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另外,生产力的空间推移还要求必须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它的可行性条件。从生产力推移的两个条件来看,第一个条件即优位条件是无差别条件,而经济利益要求则是有差别的。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作用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而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也各有差别。在完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利益的要求表现为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目被统一于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资料的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取得利润的大小为标准的,生产力布局空间推移也是向着能获昨最大利润的优区位推移的,从而表现为典型的市场型布局。这种状况下的生产力推移虽能及时根据社会供求变化和生产需求变化进行调整,使生产力布局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区域在一定时期内能取得较高的经济,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从经济活动的终端环节入手,即从市场与消费环节对生产力布局施加影响的,因而使生产力布局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生产力布局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区域生产合理分工,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城市化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促进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文雅 《生产力研究》2000,(6):35-36,62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南地区转称,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生产力布局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生产力空间表现形式的生产力布局也在不断地发生推移、变化和调整。生产力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探索、掌握并运用生产力布局的这一运行规律,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省内区域生产力布局将出现据点、轴线、网络模式共存的态势  在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总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调整和优化。一般来讲,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时,诸生产要素都有向区内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布局"起源于前苏联,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空间规划以及产业集聚政策也有相似之处。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一致,必须满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生产力布局优化有宏观、中观、微观等空间层次的划分,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所不同。产业布局还需要处理好集聚和分散、专业化和多元化这两对关系。目前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有:区域产业同构程度有所上升,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虽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程度超越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间的连结性和分工合作较弱,城镇化的聚集效应需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7.
宁夏区域经济差异及生产力布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祥 《经济地理》1996,16(2):66-70
宁夏区域经济差异及生产力布局分析陈忠祥(宁夏大学地理系,银川750021)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有着区域经济差异的烙印,它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分布的地城格局和基本经济规律特征。它的运行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既受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谐首先在于生产力要素数是比例和质量匹配;其次生产力的区域布局要科学合理;再次生产力的时序安排要顺应规律,政府决策要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王殿华 《经济地理》2006,26(6):908-911
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形式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前苏联模式。苏联解体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俄罗斯的经济地理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理论。文章论述了苏联及俄罗斯生产力布局规律及原则等理论的演变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安徽省按照主体功能划分为四大区域板块,依据发展基础与资源禀赋条件,按照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思路,采取多种计量模型对2030年安徽省四大板块以及16个地市的生产力和城镇化布局情况作出预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各地的用电情况.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发展的江苏省生产力布局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镜熙 《经济地理》1997,17(1):11-16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生产力布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优化该省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提出了沿江、淮海两个经济区域的发展思路及其确立沪宁铁路、长江、东陇海铁路、苏北大运河、通榆公路五条发展轴.并在轴线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沪宁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滨江基础工业带、东陇海重工业带、沿海经济带和苏北大运河经济带的构想;阐明了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方向途径;论述了实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福平 《发展研究》2007,(11):15-16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实现生产力空间配置的合理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最大成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西部农村经济欠发达,无区位优势,也无比较政策优惠,不能仿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只能选择农户生产力整合的发展方略.农户生产力整合是指农户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一致性变动关系.通过生产要素自身与生产要素之间整合,生产力自身与生产力之间的整合,以及农村市场与经济组织整合,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将农村闲散的生产要素或低效使用的要素组合聚集在一起,形成现实高效的生产力,加速农村经济快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是确定“何种生产活动以多大规模在何处进行”,这实际上是生产力布局问题。而传统生产力布局理论从未系统研究过环境污染问题。经典区位论学者一直认为对生产活动分布起作用的主要影响或区位因素包括原料、动力、市场、运输方式及费用、劳动力等,生产的聚集效应及其它自然或社会条件。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生产成本的降低或最大利润的获取,对于伴随着产生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要么完全没有看到,要么由于没有任何部门认真追究而不予理会,即  相似文献   

15.
苏重基 《经济学家》2001,(1):124-125
1.现代企业发展的地域空间是区位的拓展和延伸,企业活动空间的扩大必然要求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企业区位选择问题.传统企业区位选择一般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或者是在一个区位内进行的.随着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和跨区域的经济活动日益的频繁,现代企业区位选择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区位选择已经是在跨区域和多区位中进行.跨区域和多区位的企业布局,从范围来看就超出了一个区位,这种超出区位的区域概念就是地域空间.因此,我认为,地域空间是经济实体在经济活动中跨越两个以上区位的布局依托的场所,它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范围在区位这个基础上的扩大.地域空间包含区位,它具有区位的特征;同时,它比区位的范围更大,它更多体现企业在地域空间的活动即企业在某些区位之间形成相互经济联系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演进博弈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内在行为机理给予理论分析,并以此剖析其结构趋同效应、成因和策略选择。研究表明,资源禀赋和转型升级型产业结构趋同通常为合意性趋同,而外部引进和羊群跟随型通常为非合意性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特征及发展要求,以及现行制度性缺陷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合意性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遵循区域生产力布局、实现传统主导优势产业裂变或内涵式转型升级、实施区域产业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加快区域行政性资源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变是有效规避这一结构趋同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云南宏观经济布局在总体上不应再做大规模的拓展,必须从现在形成的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产力择优分布的客观规律,量力而行。针对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实施不同的开发布局战略,除  相似文献   

18.
<正> 生产力诸要素若要形成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并使各要素组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生产力系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地域方能实现。这种生产力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即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家的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而形成多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所集结的生产力的空间配置状况,则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闽江口北翼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和闽东之间,主要指福州市所辖的连江和罗源两县构成的区域,由于区位独特,使之成为福州市内联浙南通道、北承长三角的“桥头堡”、福温融合的对接点。加强两地融合,有利于推动区内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实现区域间双赢共荣:由于闽江口北翼经济相对滞后,但又具有长期被忽视的港口等优越自然禀赋,具备重点突破的条件,加快两地融合,承接浙南产业转移,扩大区域经济腹地,既是该区域和福州市发展需要,也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措施,促进闽东在沿海地区连片繁荣中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反杜林论》1970年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99页)社会生产力总是在特定空间中运动、发展的,探寻生产力空间运动的规律,通过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布局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称作区位论、立地论,现在称作区位经济学或空间经济学,我们不妨称之为布局经济学。一、布局经济学的概念和内容(一)布局经济学的概念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社会生产力的这种空间分布与组合,构成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布局经济学的研究,一方面要揭示影响制约社会生产力地域空间组织的客观因素与规律,探索布局规划的理论、方法;另一方面又要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地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