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同定工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然而,固定工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富余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首先,要弄清富余人员的概念,并正确对待富余人员。富余人员是指有劳动能力但因生产岗位不足而闲置的人员。因此。要把富余人员看成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其次,富余人员要立足本企业自行消化。在矿务局、煤炭公司、煤矿内部可试行建立劳务市场,对富余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积极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如发挥煤炭企业内部资金、场所、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特别是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行,企业的富余人员越来越多.我区西部统配煤矿长期处于运定产局面,生产能力发挥不出来,富余人员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好这部分人员的安置问题,关系到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一、实行企业内部集中培训实行择优上岗,合理劳动组合后,对企业富余人员可实行三年六个月的转岗培训,直至其符合上岗要求后,才允许签订合同重新上岗,同样对在岗人员要定期考核,如不胜任要及时精减下  相似文献   

3.
<正>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派生出富余人员难以处置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富余人员找厂长要活干,要饭吃,威胁、乃至伤害企业领导的事件也有发生,不但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给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造成了阻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途径应该在社会劳务市场,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包括煤矿)富余人员,成了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难题(过度负债、企业办社会)之一。如何分离企业富余人员,理论界、企业界多年探讨,仍未找出可操作方案。共识的阻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再就业岗位缺乏等。但是,在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富余人员下岗人数逐年增多,如何使这部分人员重新就业,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再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1.择业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市场观念淡薄,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就业有计划,下岗有计划,再就业还得靠计划。因此希望由政府统一安排就业,且工作要轻,管理要松,工资要高。如条件不如原来,则有业也不就。这就造成了在许多地方,一方面有大批人员无事可干,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事情没有人去…  相似文献   

6.
航天企业正在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在航天企业内部要想建立全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就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否解决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优胜无法劣汰的问题,已成为影响航天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实行全员“买断工龄”、建立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是航天企业解决富余人员的有效办法。一、建立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必要性2002年11月,国务院八部委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  相似文献   

7.
劳动部副部长朱家甄日前就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的企业富余职工问题指出,不解除富余人员这一历史包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可能的,对此应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朱家甄说,第一种类型是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解决这类企业中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应实行企业自  相似文献   

8.
<正>三、实行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用工、用人、分配三大制度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而逐步形成的,虽经过10多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机构臃肿、人员多、效率低仍然是企业提高"双效"的关键问题。要想企业摆脱困境,必须以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配套改革(简称"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企业内部改革的全面深化,形成一个以竞争机制为主要标志的良好内部机制,使企业走向  相似文献   

9.
解决煤矿富余人员问题的思路选择郑州矿务局王书振,郭遂柱,楚桂香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而且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难题。目前,煤炭企业一方面存在着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分流富余人员来解...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安置国有煤矿富余人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研究清楚国有煤矿富余人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一、国有煤矿劳动供求模型 我们定义国有煤矿富余人员是指企业愿意使用的劳动量和劳动存量之间的差额。其中,愿意使用多少劳动量,取决于企业生产需要和使用劳动的代价;存量是指现有正式职工潜在可以提供的劳动量,例如,若某企业有职工500名,500名职工一天劳动8小时所提供的劳动量就是存量。因此,企业富余人员状况取决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存量三个方面的综合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摆在内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认为,要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三大难题,即企业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其中富余人员怎么处理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企业不减人,管理就改善不了,劳动生产率也难以提高。可以说,减人增效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改善经济运行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减人增效,不  相似文献   

13.
体改信息     
李铁映在全国体改会上指出一九九八年经济体制改革婆在五个方面力来新突破李铁映指出,199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力求新的突破:一是坚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二是以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三是妥善安置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五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要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对年不变的政策。陕西省提消改革实现“大臾被”工作复路最近陕西省体改委对该…  相似文献   

14.
<正> 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基础,钢铁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价格管理体系,使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拟通过对钢铁企业内部价格管理类型的剖析,就进一步深化内部价格体系改革作些浅探。  相似文献   

15.
陶树芬 《中国石化》2003,(11):52-52
近日,集团公司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报告总结了5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当前,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内部劳动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离退休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人员逐年增加,已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  相似文献   

16.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制度创新。本文仅就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一个初步的设计。 企业内部市场制管理是指把企业内部作为一个市场体系,以全面落实企业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完成企业经营任务为目的,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为核心,使企业人、财、物诸要素的组合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在运行中能够适应市场导向,不断得到优化配置,以实现企业经营的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是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也是多数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一个原因。因此,消除实际上是“隐性失业”的富余人员,乃是搞活国有企业、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有了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人才流动有了一定的渠道,富余人员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妥善解决的程度。 一方面,企业富余的职工并非是静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都会形成新的富余人员。因此,富余职工问题不仅是过去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富余人员分离分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进行一年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践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在点上有所突破,大型钢铁企业中的重钢和太钢取得重大进展。但从面上看,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分高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某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严重滞后,影响企业分离分流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经济的双向改革,既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依靠自身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又需要各级政府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煤炭企业中富余人员过多的问题日益突出。尽快解决煤矿富余人员问题,不仅是国有煤炭企业摆脱目前困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必备条件,而且对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政府引导 ,社会提供再就业支持解决企业富余人员下岗问题 ,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发展经济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当前我国失业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失业保障的情况下 ,政府应把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措施 ,放在服务引导、政策推动、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支持上。这主要包括 :──搞好组织协调 ,加强宏观调控。要坚持减员增效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 ,职工下岗分流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 ,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有制度地实施 ,规范企业行为 ,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既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