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冰冰 《华商》2008,(21):15-16
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形成共同利益基础,优化股权结构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活跃控制权市场等。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冰冰 《华商》2008,(22):15-16
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形成共同利益基础,优化股权结构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活跃控制权市场等。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行使控制权状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通过与英美、德日股权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流通股比例份额较小,法人股、中小个人股分散,个股投机加重,占有较大份额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股权呆滞等问题,这些对股东权利也造成了影响。应通过实施逐步完善资本市场、政府控制少数大型企业、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普通竞争行业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5.
杜闪 《市场论坛》2010,(6):34-35
股权分置改革实行之后,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购中控制权性质、支付手段等也受到较大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间接衡量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占程度的指标,对投资者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制权私人收益大小的变动趋势出发,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及效应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方案及其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一、股权分置对投资者保护影响的文献朱小平、暴冰和杨妍(2006)探讨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给股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永开  刘星 《商场现代化》2006,(21):140-142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上消除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上市公司股份得以全部流通,潜在的股权竞争者通过市场收集行为来达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获得控制权收益。中国并购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并购时代”。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股票市场在成立初期就产生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划分问题,流通股股东由于不具有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使得自身权益难以保障。因此,从2005年5月9日开始,中国开始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棘手问题。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税务问题处置得当与否是事关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资本利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完成A股市值的90%,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将以股权所有制为根本引发一系列制度调整。上市公司作为市场基本单元,如何建立符合企业及市场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上市公司股东利益趋同于资产市值,它将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完成A股市值的90%,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将以股权所有制为根本引发一系列制度调整。上市公司作为市场基本单元,如何建立符合企业及市场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上市公司股东利益趋同于资产市值,它将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本文在回顾了股改历程之后,对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并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展望了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上市公司股权与债务的结构分析,控制权就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壤。资本在股权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分配体现了公司的控制权情况。股权结构中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票权限体现着股东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债权人控制权主要体现在限制性条款、人员参与等手段。本文从分析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入手,研究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现状,从而为优化资本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完善资本结构;提高债权人的控制权;优化股权结构,平衡股东内部控制权;激励约束经营层,发挥控制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些因素,构建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对上市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权融资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已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它们实际上都根源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权融资偏好和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股东补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秉祥  陈延 《商场现代化》2005,(35):156-157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补偿的合理性是影响流通股股东对方案认可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并结合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所推出的具体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霞 《商业时代》2006,(16):65-65,70
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经济、制度背景,股权分置时代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本文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改革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及改革后公司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将会加速推进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价值回归,市场持续分化的格局不会改变."在上市公司实施股改后,公司将面临一系列的调整,我们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一些财务问题如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治理结构、股权激励计划等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进入全流通时代,但“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佳  李青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25-26
股权分置现象的存在和隐性终极控制权的负面效应,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不规范行为的重要症结所在。主要分析了隐形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终极控制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