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罗鹏 《企业导报》2011,(18):18-19
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新公共行政运动"成为了主流的行政范式并形成了诸如社会公正、民主、参与性、责任性等基本理念。本文以西方比照中国,在新公共行政的基本思想下探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参与性政府。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新范式,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方向。而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征程中,政府不可避免的将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割裂和分离,管理和服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职能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政府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时,如何更好的平衡和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体现着政府的责任和公共行政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责任是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取向之一,随着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问责的浪潮,显著提升了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效率.分析政府问责制的兴起,对我国政府问责制的建立与完善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学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历经一百多年的历程,演变发展出了许多丰富的理论流派及创新性思想.古典行政理论倾向于管理主义,主要从政治—行政关系着手,虽然包含了民主责任的概念,但该阶段学者普遍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组织结构,权力体系运用和管理普遍原则构成了古典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虽然早期的行政理论偏重效率而忽视公共性与民主,理论研究多为普遍性原则而缺乏实用性,但为后期的行政理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精神日益衰微是当代政府行政中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评判和重塑公共行政精神,有利于引导整个行政体系作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本质要求的系统变革,增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根据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具体实际,应从社会公平、民本精神、法治精神、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这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玉坤 《活力》2004,(8):61-61
在中国进入全面改革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各个国家开始对其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行变革,进而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公共行政变革。美国匹兹堡大学彼得斯教授曾把诸多的公共行政变革模式概括为市场模式(政府管理以市场价值为取向)参于模式(政府授予下层许多的自主权)灵活政府  相似文献   

7.
李建强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164-164,166
当代西方政府问责制度建设的主题是确保政府的民主责任。西方国家形成了多元复合的民主责任机制,这对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要在坚持中国责任政府基本特点的前提下, 加强政府的民主责任机制建设: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式责任政府的特点和原则;要实现各政体组成和非政府实体在责任政府建设中的角色回归;加快责任政府的立法建设;完善行政道德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模式较好的适应了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对政府管理改革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方法与实践取向。论题从理论上探索我国政府改革之路,通过分析新公共管理影响下我国政府改革近况,找出政府改革存在创新意识欠缺、责任与权力错位、公共服务意识不够这三方面问题,进而提出建设创新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为构建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政府做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体现"责任政府",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政治民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但由于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利益动机、集体行动的逻辑、政府权力的膨胀等特性,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政府责任保障机制,政府是很难主动履行其承担的责任的.因此,建立一套政府责任规范与问责保障机制必然是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同时行政问责也是责任政府的核心与实质.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主体对公共行政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但目前还没有适合公共行政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支撑公共行政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本文对国内公共行政管理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研究公共行政工作特点和对管理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扩展和应用延伸已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行政文化标准化的范围和特征,提出了我国公共行政文化标准体系框架和构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创新,既包括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包政府管理机制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将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消除“官本位”思想,重视民主法治作用。本文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深化改革成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动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总结: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变迁既为公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需求和动力,也提供了能力和空间.其二是政府的领导和直接推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进程是政府主导的,表现为政府不仅设计了基本的法律规则体系,而且一直致力于直接的民主动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国威 《财会月刊》2005,(12):39-41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受托责任,而作为现代审计分支的绩效审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认为,决定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政府审计本质的理念创新 审计本质是指审计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公共信托经济责任关系履行情况提供独立鉴证的一种服务活动。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审计要对公共信托经济责任关系履行情况做出独立鉴证;二是政府审计是一种服务活动。根据公共信托责任关系理论和政府审计关系理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财的委托者(如社会公众等)、受托者(如政府的行政部门及机构等),以及政府审计机关和人员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府审计关系链。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政府制度的相关理论 (一)现代政府制度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在中国公共行政学界.现代政府制度是一个新兴概念.研究文献很少见。现代政府制度是相对于传统政府制度而言的制度安排.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社会为取向.遵循法治原则并由此出发而构建起来的关于政府的体制模式、组织系统、职能体系、权力运行方式等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受托责任是现代会计存在的基础。受托责任的存在,是人们需要会计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公众的民主、民权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他们不但需要了解政府是否按照法律法规、预算以及合同契约等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且需要了解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是否有效,需要获取有关"投入"、"产出"、"成果"及其相互配比关系等绩效性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完成情况的信息。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强调重点的转变,要求增加或拓展政府信息披露和鉴定的渠道和手段,这就为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会计公共受托责任现状出发,提出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政府会计改革,而政府会计改革必须要适应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一家具有50多年发展历程的转制医院RQ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其在公立医院和股份制医院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责任取向、社会责任行为和持续经营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取向分为义取向和利取向两种,医院的义(利)取向越高,社会责任行为越高(低);义利平衡的社会责任取向有利于持续经营,社会责任取向和社会责任行为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组织的持续经营;与组织自身特征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行为对持续经营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认为组织应当保持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特征的社会责任取向水平,并选择相应的社会责任战略,唯如此,组织方能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理论学界和实务界试图摆脱传统管理主义对官僚机构的过度依赖,转而更多地通过经济理性主义的途径给予管理主义新的释意而持续性的探索且最终引发的一股全球性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本文在对陷入困境中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价值取向的反思中,指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价值目标的单一性,价值手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政府受托环境责任关系的确立是政府实施环境审计的基本前提.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既反映了中央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也是明确政府环境责任、构建责任政府的体现.基于责任政府的视角,开展政府环境审计是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制度安排,也是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选择;实施政府环境审计需要明确政府环境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和审计重点,创新政府环境审计的组织方式,结合国家政治制度安排,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环境绩效审计和环境责任的追踪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