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以梯度理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导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而且在四川省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呈现着上升趋势.本文对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在全省实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以梯度理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导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而且在四川省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呈现着上升趋势.本文对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在全省实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差异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由大国的要素禀赋、分工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结构、大国发展战略及政府干预等造成的。文章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测度其对大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权重后发现:大国的发展战略及政府干预是影响大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实施分类管理的跨区域战略、差异化的政策优惠,优化产业结构,是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十个五年计划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发展战略布局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从均衡发展指向到非均衡发展指向再到协调发展指向的历史变迁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环境背景 ,每一战略都有其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文章通过对这些发展战略思想变迁的历史回顾 ,剖析其主要特点 ,寻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造成各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人力资本因素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的关键因素,因为人才是知识、技术、资本的承载实体,是制度的设计者和创新者。最后得出结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战略是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了差异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和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建国初的均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新时期的非均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通过以上三种发展道路的对比总结,试图寻求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红色旅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是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之后,我国政府出台的又一项重大经济战略决策。红色旅游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凸显,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济资源开发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中均张显出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战略.要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均衡--非均衡--协调"的演进历程,历次战略的出台背景、内容、影响效应均存在差异,系统回顾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总结区域经济战略制定的历史经验,将对未来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全面"重返"亚洲。伴随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层层推进,该战略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日益显现。美国的介入加大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在东亚大国间挑起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预见,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无疑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因素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制力,减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东亚国家围绕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竞争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非均衡配置,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迈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差异不大,但人力资本的质量与积累能力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的非均衡配置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动的制度创新,以及加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动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四大战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11—2020年数据为观察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算法以及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比分析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并指出其成因。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动态耦合协调差异显著,耦合协调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从动态分布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初、中级协调稳定概率较高,向上突破存在壁垒,而初级协调状态回落概率低,脆弱性相对明显;就差异来源而言,区际间差异是四大战略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异的主因,但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为进一步缩小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差异,区际间应加强相互渗透、相互辐射,加大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配置效率水平,为实现我国数字科技强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更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尽管地区间发展速度差距趋于缩小,但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应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企望地区间发展没有差距,但是,如果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长期不协调,必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存在局限性。产业群战略侧重从中观层面来制订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注重在区域分工基础上形成有创新性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产业群并促进其发展,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1978年~ 2013年的省际人均GDP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测算,进而实证考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年规划的更替,考察期内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且这一趋势不因区域划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区域划分数量的增加会显著拉大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表明在不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负相关性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国外促进落后地区开发的模式、方法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实际,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实施战略上,应走“极点-轴线-网络”开发之路,实行“大区域、大资源、大农业”战略,此战略可具体为兰州发展极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再造河西大农业和大资源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及市场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既有取得的可喜成就,也有许多失误。在此基础上,遵循尊重区域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因地、因时、因重大事件的特殊性,尊重低碳理念的原则,综合四大板块和类型区的特点,探讨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一阶段:完善区域建设在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一阶段,重点解决:加强和完善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能源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能源合作能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和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巨大,经济产出过分依赖于能源的投入。在构筑区域能源合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规避风险。区域能源合作是一个奴赢的过程。实践证明区域能源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央针对西部能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要尽可能地走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述了山东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构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的核心抓手,是贯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实践,对引领全省现代化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多维度发展目标和多跨度区域定位,切实加强协同合作,把地理位置临近的“一群”城市真正变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群”。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使山西中部城市群在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上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