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准确描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人际关系格局。利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到组织内部的微观人际交往,诉诸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等理论,从差序格局的视角探讨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本文将从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契约签订的角度对如下问题做出解答:(1)为何中国企业在权力设置中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2)在中国企业中,负责人为何根据员工的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3)在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和薪酬制定中,关系治理是否有效?本文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差序格局特征,有利于我们将相关社会学概念整合入管理会计研究之中,以便推导出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业绩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总经理超额薪酬现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差序格局的视角对超额薪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以16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总经理超额薪酬进行度量。随后以有无总经理超额薪酬为依据,将样本中的上市公司分为两组进行绩效差异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将1632家上市公司按产业划分,对一、二、三产业的上市公司分组并进行公司绩效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市场情境下,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超额薪酬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在第三产业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为解决农户、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担保资源不足而兴起的以单一契约约束为主的互助联保贷款,因违约率持续上升而面临困境。而契合中国圈层文化,引入契约安排之外的非正式“差序控制”构建的联保组织,则在有效控制违约风险、支持融资弱势群体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按照社会学中的差序格局理论,我国交易社会大致可分为同心圆社会、熟人社会和现代网络社会.本文试图从差序格局理论视角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强做大并提出中心-外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工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保障的发展与福利国家的产生是经济增长及相关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此种“工业主义逻辑”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将工业化、城镇化及以此引致的家庭、社会结构的变迁视为社会保障发展的动力。国家为因生产体制变迁而演进的社会风险,建立起各类社会保障项目,并最终走向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6.
考察国际组织与部分国家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的实践发现,各国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磋商新的征税规则,在个体层面表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国家集团层面则呈现出以大国(强国)为中心的国家圈子特征。大国(强国)相互信任、大国(强国)在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中处于中心位置、大国(强国)超越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的小圈子,对于构建数字经济税收新秩序、形成全球税收治理新体系至关重要。未来构建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新秩序,根本之道在于破除数字经济征税规则重塑中的差序格局现象,跨越国家圈子现象,超越国家利益考量,基于大共识完善包容性制度框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现行公司法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未能发挥对公司类型进行区分的作用,无法适应不同类型公司对权力分配、经营效率的要求。两权分离程度的差异使得公司面临不同治理矛盾并呈现出多元属性特征,公司由契约向组织的演变过程也内含着从封闭性向公开性的属性转化。公司法应当立足多元理论基础,为普遍存在的各类公司形态提供丰富的制度供给。具体设计上,应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封闭公司,赋予其组织机构设置的充分自治权。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开公司,明确所有者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划分标准以降低代理成本。以上市公司为治理结构最完备的公司类型,允许其选择单层制董事会或传统三会结构治理模式,根据两权分离程度由高至低,从公司管理方式、监督机构设置上分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封闭型股份公司,并确立针对性的治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政府实施干预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是学者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政府行为的完全倾斜或者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本来为了挽救市场失灵而制定的政策,最后却可能加重了市场失灵。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后,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金融负外部性一直如影随形,利益集团寻租下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的负外部性,救市的巨大代价和负面效应,尤其是美国印钞救市的金融负外部性,不仅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且可能引发全球经济滞胀及世界性投机猖獗。对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政府投资的智慧,更要深探政府行为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才能摆脱"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市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保障,随着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证券监管的不断加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亦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盲目乐观,证券市场中尚有一些公司利用各种舞弊手段人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使其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可以肯定地说,会计舞弊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但会动摇年轻的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甚至会导致政府信用危机,进而扰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金融的本质“联动”金融安全。金融可以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从一般意义上讲,金融是一种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流动性是其最为基本的属性。金融系统作为经济的血脉,通过资金的流动连接了各个经济主体。企业、政府和个人在实现经济活动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融资、投资和支付等金融交易。  相似文献   

11.
逃税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涉外税务》2002,(12):10-15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捉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逃税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霞  珊丹 《涉外税务》2003,(12):24-27
本文借鉴前景理论的确定性效应、参照水平效应、表述性效应以及分离效应等内容,对逃税行为予以解释,以深化对逃税现象的认识,推动税收管理朝着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关偷税犯罪、处罚的规定集中体现在《刑法》第201条,同时也散见于最高立法机关直接作出的相应立法解释以及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刘进  王琤琤 《涉外税务》2004,(10):28-30
刘晓庆公司偷税案的司法审判终结,暴露了我国刑法关于偷税罪法条的局限性:法人犯偷税罪,其犯罪主体的法定代表人难以被追究责任。本文对法人偷税罪进行了探讨,细化了偷税罪犯罪的分类,提出“状态犯偷税罪”一说,还将法人偷税罪主体扩大到实施偷税企业的财产所有者。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6日“四大”之一的毕马威(KPMG)在位于纽约的地方初审法庭公开承认向客户兜售“恶性避税”,并同意支付4.56亿美元。按2004年毕马威1524名美国在册合伙人计算,人均约30万美元。涉案的8名前税务合伙人和1名律师将另案受到起诉。由此,一度沸沸扬扬的毕马威“刑事起诉”之迷尘埃落定。避税是各国税收征管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毕马威恶  相似文献   

16.
企业税务筹划偷税、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筹划又称税收筹划、节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综合性等特征,从水平或深度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税务筹划。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税务筹划的本质,有必要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进行比较,区分与界定;偷税具有非法性和勘诈性,与税务筹划相比,二者区别显而易见,避税具有合法性,它是税务筹划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7.
陈秀丽 《涉外税务》2002,(10):36-39
信托业的兴起,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承认信托的国家和地区,其各自对信托所规定的具体法律制度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在了解各国有关信托具体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避税目的,选择适宜的创立地等,才能达到预期的避税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逃税与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各国税收立法的相对滞后,电子商务逃、避税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逃、避税的新特点,在原有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加强税务机关自身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技术、推行电子商务税收登记制度、从支付体系入手解决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问题,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指出现行刑法规定的偷税罪定罪标准过低、量刑标准存在严重不公正等问题,并努力寻获一定的刑法理论支撑--报应优先兼顾预防,提出以偷税数额为主要指标、偷税比例为辅助指标的基本框架,且适当提高其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20.
蒋建英  谢鸣 《涉外税务》1999,(10):54-56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偷税也日渐成为税收征管中的顽症,偷税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指部分纳税人在利益动因下,铤而走险违法偷税犯罪,这个方面的原因已经过多年研究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可以说目前的各种打击偷税的举措都是针对偷税的主观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