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尔街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释放。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6日晚宣布批准对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实施巨额紧急救助,人们似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但从多方分析和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各方仍在担忧:还有哪家,甚至哪几家金融公司会在这场风暴中倒下?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间,世人目睹了华尔街--这一世界金融中心少见的恐慌.次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等.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深秋.整个欧洲都被震惊了。早在此前美国次贷问题乍现之时.整个欧洲大陆还认为事不关己.一脸置身事外的悠闲模样。没有人想到,转眼间,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冰岛破产危机、匈牙利资金外流、荷兰银行陷入困境……欧洲人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危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如海啸般涌到了眼前。  相似文献   

4.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华尔街往往是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这些投行画上等号的,即使是这些投行已经倒下或者正在艰难度日,合伙人依然还是那样衣冠楚楚,还在控制全球金融业走势。因此,好奇不免产生,这一轮金融危机固然可以放在次贷危机下考量,但具体到这些曾经大名鼎鼎的投行,他们是从最初的贪婪一步步演化到自身毁灭,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纽约“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进入第四周,这场运动正以燎原之势演变为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社会运动。“占领华尔街”凸显的不仅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更折射出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深层次的制度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刘玮 《数据》2008,(10):56-57
刚刚过去的9月,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一股黑色的“华尔街风暴”正向全球袭来。究竟谁才是这场危机的祸首?如何应对这场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已不仅仅是美国政府面临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1.年干戊落巽宫(洛书盘东南),巽宫的组合是太阴,生门、天冲星及天干戊和乙。戊代表房地产和资金,戊也代表美国政府,巽宫临空亡,代表美国政府紧急救市计划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吴敬琏 《中国企业家》2010,(20):132-132
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家》2010,(5):40-40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所有人都认为,格林斯潘需要对此负责。这让他很“委屈”。他认为自己并不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文晖 《英才》2011,(11):90-91
当华盛顿和华尔街沆瀣一气的时候,一切都是无奈地徒劳。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甚至占领华盛顿。占领的不过是纵横交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大厦甚至是巍峨雄伟的历史遗迹,却无力、无法攻占他们的隐秘世界。世界上没有鬼魂,但有噩梦。  相似文献   

11.
经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被认为美国金融历史上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正式生效,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新的机构即将成立,新的经营手段也陆续出炉,华尔街与政府的对峙局面也可能转入暗战期。但在美国经济需要稳固复苏,中期选举临近的当下,依然不变的是华尔街和白宫斗而不破的默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除了对美国股市和投资者收入造成巨大损失之外,对从业者的影响也愈演愈烈.这些持有名校高学历、享受高薪和丰厚年底分红的超级金领们,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幸第一批中招.  相似文献   

13.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本刊曾连续报道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华尔街上市热潮中,于管理、诚信、公关能力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种种弊端与败笔,但质疑是为了能够从中寻找到折戟的原因,塑造成功的榜样,以期重新崛起。毕竟到美国上市,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一种氛围和契机——成为国际化的伟大企业。  相似文献   

14.
刘戈 《中外管理》2010,(3):68-69
贪婪“复辟”金融危机带来的危险看似刚刚平稳,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就迫不及待地要恢复过去的高薪酬。分析师预计,华尔街38家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将陆续为员工发放总额达1450亿美元的奖金。这让那些去年就大声反对财政资金援救这些机构的纳税人们火冒三丈。连总统奥巴马也大声疾呼:“不能让华尔街赚了钱之后转身就跑。”  相似文献   

15.
樊融杰  孟杰 《英才》2012,(9):74-75
管理着近800亿美元的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活跃的身影,橡树资本却为何在中国市场上小心翼翼?和凯雷、KKR以及黑石相比,管理着近800亿美元的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在中国市场上非常低调。但是其创始人、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最近一段时间对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67岁的霍华德·马克斯带着自己的新书《投资最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备受追捧;曾几何时,华尔街,中国企业梦想中的圣殿和天堂;曾几何时,纳斯达克,一顶耀眼的桂冠,一道闪亮的光环……  相似文献   

17.
颖一 《英才》2008,(5):54-55
在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85年的历史中,还从来没有像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那么受人关注过,它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各大主流财经媒体记录、评论,甚至它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改变着华尔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关鉴 《东方企业家》2008,(11):46-48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一个直接后果可能是全球金融中心开始向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会计师》2008,(11):18-21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华尔街风暴成功诠释了这一矛盾,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严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源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引发了这场震撼世界的危机。不同的地区、国家和民族都在反思危机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以谋求未来的繁荣与稳定。危机催生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希望。世界将走向何处?中国将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24-24
国内的资本市场还很初级,当然大量需要这类人才,如果他们能客观对待国内薪水相对华尔街较低的现状,把关注点放在合理的长期职业规划上,国内应该有非常充足的岗位。中资机构其实大量需要这些人才,(在谈的过程中)多半会因为双方期望的差异、国有体制的环境等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