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我国政策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几种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加快城市化。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要害是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太慢,当务之急是减少农民,把权民转移到城市里去,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富裕起来。但是仔细想一想,那么多的农民转到城市到底行不行?从理论上讲,农民到城市形成规模消费,互相创速价值,是可以致富。但实际上不那么简单。从印度经验来看,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后,  相似文献   

2.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3.
10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前来中国,把“农民”奖章授予了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在答辞中说到:“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此言,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趋增多,土地流转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了政府、学界、职能部门和农民自身的高度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观点和模型。文章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评论,指出今后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趋势,推动我国农民社会保障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鞍钢: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鞍钢 《发展》2002,(11):4-4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说这番话的是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他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胡鞍钢说,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这种不公平、不公正体制严重妨碍对农民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6.
高汉 《世界经济情况》2004,(24):23-25,8
最近,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下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从民间到官方。无不对此问题表示担忧.担忧惊讶之余。人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前几年.当布朗旋风刮遍全球时.为了反击布朗的观点,我国不还向世界宣布,我国无粮食问题。中国可以养活自己吗?难道布朗旋风所言真的会在中国发生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从土地制度的层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温铁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玮 《西部论丛》2004,(4):41-42
2004年元旦,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会上动情地说:“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我常常觉得,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而温铁军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站在一旁的温铁军在厚重中透出几分腼腆,很诚挚地表白“我不敢称自己是农民的代言人,党才是。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调查而已。”  相似文献   

8.
在2001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朱总理在“十五”发展纲要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被列为中国经济的头号问题。 农民的负担竟沉重到如此程度:许多省丰收了的农民一算账,一亩地除去成本投入和各种税费.辛苦一年,竟然赔进去80多元!农民们能不仰天长叹:这地真的没法再种了! 2000年中国粮食减产2500万吨。 200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89000亿元人民币,增幅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6000多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200多…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春风拂面,中共中央给9亿农民送了一份新年厚礼!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颁布,对中国农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它为我国9亿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政策保障,展现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富裕农民的决心和全面实现小康的宏图大志!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了新阶段。表现在农业已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短缺型向剩余型转变。在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困扰的同时,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又遇到新问题:农业增产不增收、粮价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所以,解决与新阶段不适应的新问题,只强调某个方面,恐怕难以奏效,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入手,树立新观念,创建新市场,开拓新领域,架构新机制,奔…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而我国尚在逐步开放过程中的资本市场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如何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安身立命”?如何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完善和稳固我国的资本市场?本期,特邀3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搞市场经济,需要一个明确的市场主体。但在农村,“村”显然不是一个符合法律权责的市场经济主体,不可能作为法人参与市场活动。那么,可以独立进行市场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农民。农民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但土地在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怎样由资源转化为可流通、可转移的资本,全方位地参与市场活动?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城乡两元化的现状就不可能根本改变,中国农民和农村孕育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被释放。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十大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国英 《发展》2003,(2):22-28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其中这样一条会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举足轻重。中国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出口竞争力强劲,经济增长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农村改革先走一步并获得成功有密切关系。同样,近若干年我国部分工业品销售不畅,传统工业的规模与我国人口规模不对称,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趋缓,又与农村近些年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出现伦理性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我国中部农村的最近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老百姓由过去的指责干部转向了抱怨社会,他们一再说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形势变了”。主流观点认为,“三农”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不对称,所以出路就在于“国退民进”。但我们却发现,国家退出之后的乡村社会并不是一个自主的富有活力的社会,这个社会自身存在诸多“病变”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把农民“赶”出传统乡村社会的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便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中。名学党国英对中国农民现状概括得十分准确:“外部世界逼迫农民走出传统世界,但却不高兴痛快地接受他们。”  相似文献   

16.
付岳瑛 《特区经济》2005,(6):183-1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这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引起的。为此,许多人主张应该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农业谈判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旺  张益明  覃谊 《乡镇经济》2002,(7):5-6,27
在去年11月结束的多哈会议上,已成功地启动了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农业作为该次谈判的重点议题之一,其谈判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九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各国谈判立场与我国农业现状,就如何利用我国首次直接参于游戏规则制订的机会,从而争取到对我国有利的协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反思90年代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88年的11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11年,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11年;1988-2001年的14年,虽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4年。但却是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凋敝和农民生活艰难的14年。14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占了30年改革进程的近一半;9亿多农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占中国人口的70%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之我见王森,江三良*《经济日报》在1994年10月24日刊登了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构想》一文。我们仔细研究后,觉得文中有些观点难以苟同。首先,该课题组成员组成不尽合理,难免从局部利益出发。轿车的使用不...  相似文献   

20.
严谨 《开放潮》2005,(11):52-53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失地农民问题。有一种很普遍的观点认为,工业化对当地农民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农民并没有分享到工业化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