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上,大学生求职日益艰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其中女大学生求职因其性别特征更平添了一份难度。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产生一种消极的示范作用,并最终转化成一种社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此事解决的不够好,其不良后果将由社会负担。而这一切恰恰与我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女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了,它与国家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而对于此问韪的解决,则必须尽力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才会更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中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尤其是自致性社会资本存量并不低于男大学生,她们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也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社会资本对男女两性就业的影响体现出明显差异。相较于女性,社会资本对男性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刻板化的性别意识会阻碍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难以缩小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鲍晴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55-157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求职者和招聘方仍面临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逆向选择"困扰。据此,通过对网上就业市场、新型平台浙江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提出并讨论了一种立足校企合作、依托第三方机构运行的网上求职招聘平台,这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模式,值得我们探讨并尝试。  相似文献   

4.
王丽韫 《铜陵学院学报》2012,(5):125-126,129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社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劳动就业方面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问题。文章主要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指出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及高校对这一社会现象应高度重视,并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以期最终实现农村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8)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用人市场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社会、经济、政策法规、高校教育、女性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渐凸显。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减少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为逻辑起点,深入分析歧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导向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求职择业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能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搞挫折能力低的就业心理特征。这种心理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大学求职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排除毕业生心理障碍,纠正错误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扩招,社会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能否能够顺利就业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国家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大学生个体、就业市场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制约.本文从大学生个人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能力等主观因素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结构、社会就业背景、就业市场等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卢姗 《铜陵学院学报》2009,8(3):115-116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就业市场不可避免地更加紧缩.文章客观分析了女大学生的就形势、就业困难的主体性原因.提出了有效促进其就业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曲线就业     
《经济改革》2009,(3):60-60
去年年底,华南师范大学有教授针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等问题,以问卷形式对在校的1500名女大学生做了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日渐骤增的就业压力,不少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已趋现实,冀望于毕业后能嫁入豪门,得一乘龙快婿者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变相的“求职”渠道,一条规避就业压力的迂回之路,更是一步登天的趋利法则。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上升,要想找一份好工作,大学生就必须做好求职准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在择业之前应该做好的心理和技能两方面的准备,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获得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上升,要想找一份好工作,大学生就必须做好求职准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在择业之前应该做好的心理和技能两方面的准备,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获得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劲松  李佳 《经济师》2006,(6):126-127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骤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失业人口中开始出现大学生待业者,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的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并且近几年还在不断下降,单纯的依赖传统的正规部门已经无法解决大学生的求职问题,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就业工作也由传统的定向分配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件、制作虚假简历、单方面毁约,以及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虚高招聘条件等诚信缺失现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有损大学生、用人单位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王菲  刘元杰  刘维佳 《时代经贸》2010,(24):262-263
就业面试在求职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必须加强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求职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应对面试,做好面试的准备工作,把握面试的技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就业面试在求职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必须加强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求职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应对面试,做好面试的准备工作,把握面试的技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历来重视关系和人情的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微观社会结构的视角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求职心理、求职观念、求职行为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特征差异,同时以大学生家庭背景及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为出发点,基于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和就业现状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布劳-邓肯职业地位获得模型界定社会资本概念后,实证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缓解"拼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以国际劳工组织、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典型观点的高频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全口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权重排序,为大学及大学生个人充分认识市场、有准备地应对就业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政府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女研究生作为当今高校研究生中的主力军,她们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就业情况。因此,以边疆地区理工科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的求职兴态、求职技能等进行调查,发现女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每年近千万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理论界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见效最快的当属求职技能的指导和培训。然而实践中,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对正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系统的梳理、分析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的技巧和能力,以为我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于求职技巧和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困境及主客观因素,试图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在制度上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学校要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素质,改变"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家庭和女大学生本人也要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