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耿弘  孙学玉 《财经研究》2000,26(1):16-21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规模与产业集中度、规模结构和分工与协作、广告支出与R&D投入等不同层面,对我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加以阐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的迫切要求,就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儿和政府管制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是一个整体竞争力的差距问题,因此,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同时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亓雯 《时代经贸》2009,(11):62-63
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熟悉,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渐高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因此如何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妮  宗刚 《经济前沿》2005,(10):54-5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差距,并从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民族品牌开发、制定相关标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指导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以全面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王雅 《时代经贸》2012,(24):99-100
本文对2004年11个国家的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相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研究众多竞争力评价指标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指标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从而找到进行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科学评价指标,提出提高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快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莉  侯贵生 《经济论坛》2002,(21):48-48,70
钢铁工业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素材型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直接相关联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必须履行对WTO所作的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数量和配额限制和放开钢铁贸易权的承诺,钢铁工业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如何应对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是发展我国钢铁工业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一、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国际竞争劣势1.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其资源配置必须相对集中,规模经济要求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财富》杂志今年2月份的封面文章在分析企业的成功经验时,介绍了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的经营秘诀:“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这个总结集中反映了全球企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根本动力,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创新的内容有很多,如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人才创新等。但我认为关键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姜月  崔文 《时代经贸》2013,(12):6-7
本文通过引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考察我国及世界太阳能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具体分析了我国从1996年到20011年太阳能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了对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方杨 《经贸实践》2004,(9):38-40
加强风险管理,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有前瞻性的信贷政策。通过实施信贷政策、授信产品、授信客户、评审技术、人员考核标准化的系统工程进一步贴近市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以优化平衡贷款结构,降低授信政策和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宏观经济研究》2001,(7):35-39
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程度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re for Management,IMD)是较早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并最具影响的研究机构,他们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其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姜月  崔文 《时代经贸》2013,(11):6-6
本文通过引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考察我国及世界太阳能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具体分析了我国从1996年到20011年太阳能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了对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全面的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评述,主要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说明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回顾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大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评述了已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具体评价方法,旨在为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和测算,发现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工业部门中,初级原材料行业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制造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竞争力上升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工业部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和装备制造业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与结构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现代服务业部门甚至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快 ,国际间产业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竞争力研究也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一般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迈克尔·波特的六因素分析、基础设施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及“后发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等。在中国入世背景下 ,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五方面着手 :产业组织优化 ;培育和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知识资源培育和积累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开放型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18.
里白  Li Bai 《经济师》2001,(4):6-7
记者 :加入WTO是目前经济界最关注的热点 ,请您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金碚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无一例外地表明 ,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是任何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 ,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必然面临发达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因此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 ,后进国家都倾向于实行程度不同的保护主义政策。即使是今天极力主张实行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德国等 ,历史上也曾经是实行强烈的保护主义政策的国家。当然 ,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不等于完全拒绝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而可…  相似文献   

19.
黄毅青 《经贸实践》2016,(13):42-43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成就,陶瓷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出口量高达全球总交易的70%,但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额度比较低,仅占世界的20%左右,所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本文对中国陶瓷产业国际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陶瓷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中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04,(3):63-63
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竞争实力指标(市场竞争能力、资金运用能力、技术创新及应用能力)、竞争潜力指标(技术创新潜力、资源优势潜力)、竞争环境指标(经济贸易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