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六十年代初的西北,不论是农村影剧院还是城市电影院,少不了这样一部电影。它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秦腔首部黑白电影《三滴血》。而今,这部戏传承一百年一代代传承久演不衰,深受戏迷的喜爱。2018年4月22日,西安秦腔剧院举办易俗社《三滴血》上演一百周年座谈会暨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陕西文化界众多代表汇聚易俗社剧场共叙百年经典,畅谈戏曲传承。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豹隐在座谈会上说:“《三滴血》这样的好戏,在全国是少见的,我们这部戏,历经百年沧桑,盛而不衰,几乎成了秦腔代名词,是我们秦腔高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熟悉秦腔的观众,没有不知道易俗社花旦全巧民的。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三滴血》是其代表作之一。18岁登台演《三滴血》,先后得到过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对她这出戏的指导。她的“未开言来珠泪落……”让无数秦腔爱好者迷醉其中。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一个秦腔剧团能为世人所推崇者,一个是它的优秀剧目,一个是优秀演员。一百年间,演员随时光流逝者众,惟有这优秀的剧目,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依然活跃在当今的秦腔舞台上。在观众十分熟悉的易俗社大戏中,《三滴血》应是流传久远、影响至今的当红第一剧目。  相似文献   

4.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这几句《三滴血》的经典唱段,在秦腔地域几乎家喻户晓。这段唱腔旋律简洁自然,平实感人,尤其是身居外地的陕籍老乡,听到后倍感亲切。半个世纪以来,这段唱腔脍炙人口,深受群众喜爱,而把这唱段唱红大江南北的就是耳熟能详的秦腔艺术大师陈妙华。  相似文献   

5.
潘春林 《魅力中国》2013,(34):70-70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背影与艺术氛围。从大的角度出发,分析陕甘地区,其多为秦腔,但因为山陕相连所以陕西秦腔与晋剧也有交替的地方。而作为陇右文化的又一代表“陇剧”源于“陇原道情②”又是陇西文化的代表。陇原地区分为“三陇之地”即“陇西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而陇右地区又因为从地里角度划分在古代有属于“八百里秦川”的西边源头地区,所以在几大音乐艺术文化交织的情形下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文化现状、以及发展走向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介绍陇西地区音乐艺术文化,并从多个角度来探究陇西音乐艺术文化比之于其他音乐艺术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三滴血》塑造了生旦丑十余个不同角色行当的人物形象,但其中心人物要数荒唐县官、秦腔大丑晋信书。由苏牖民开创的“以正生身段、髯口饰演丑角,突出了好官办坏事,不同于一般的坏人”的个案,一直延续到樊新民,审美价值较高,令人称绝。以至于马少波这样称赞樊新民饰演的晋信书:“他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饰演这个可笑的角色,不卖弄噱头,反而加深了思想的深刻性,突出了喜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分析了秦腔的文化意蕴。她汲取秦汉杀伐悲壮的时代遗风,经历了大唐盛世的雄浑大气,接受了宋元艺术融合的天然给养,最终悲壮地绽放在花雅之争的舞台上。进一步分析了秦腔文化的发展与特色,认为:第一,秦腔是秦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化;第二,秦腔是秦人生命意识的共鸣与呐喊;第三,秦腔的发展受关中方言的影响,是关中方言文化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8.
爱听秦腔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三回头》、《柜中缘》、《看女》.而他正是这些经典剧目的创作者。爱听秦腔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易俗社.而他正是这个著名剧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9.
大秦之腔,古调新弹。金秋送爽的夜晚,慷慨激昂的秦腔之声萦绕在西安古城墙东、南、西三面上空,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隆重开幕。参加本届秦腔艺术节演出的新创剧目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代表了现阶段秦腔艺术发展的最  相似文献   

10.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看秦腔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家琪 《新西部(上)》2010,(5):112-112,59
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推陈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相似文献   

11.
侯磊 《新西部(上)》2013,(Z1):148+159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但对秦腔情有独钟,在担任新闻主播的同时,又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的主持人。然而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继承母业,当上了电视播音员,同样爱秦腔、唱秦腔,并和母亲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13.
张升高 《西部大开发》2011,(2):191-191,198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祖国浩瀚广博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秦腔打击乐以它铿锵豪放、粗犷激昂之乐声,伴随着秦腔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成为祖国戏曲音乐的瑰丽奇葩。现就打击乐在秦腔戏曲中的应用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郭英蕾 《魅力中国》2011,(17):208-208
《秦腔》从夏天智与脸谱马勺的纠葛与热爱的角度,写出了秦腔这一戏剧形式的没落和难以拯救的无奈,从夏天义对土地的保护并为此在商业席卷的浪潮中挣扎和抗争中,表现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20):135-135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九十诞辰。是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一名生行演员。特别喜欢唐派艺术,尤其是对唐派的经典之作《三哭殿》非常感兴趣。 在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根据越调《哭殿》移植而来的《三哭殿》最具代表性,并且因为有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索真、杨发互等的联袂主演,不仅使该剧成为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的看家戏,而且也成为豫剧的一部经典名戏,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6.
李丁 《当代陕西》2004,(12):56-57
《凤鸣岐山》第一稿在2002年曾获省第三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音乐创作设计奖。文化厅领导认为,我国当代文艺在周文化期间是个空白,特别是在戏剧方面。《凤鸣岐山》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文化厅、戏曲研究院和我们秦腔团的领导,一致下狠心改剧本。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承也好,文化创新亦罢,都是一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实施经典名剧传承工程,无疑是中国戏曲传承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人间要好戏。要新创作的好戏,也要优秀剧目精彩传承的好戏。从这个角度讲,青春版《三滴血》的成功传承、璀璨绽放,更有一番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曲琪 《当代陕西》2008,(9):54-54
当青春靓丽的包装遇上古老质朴的秦腔,又该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甲在古城西安连演60余场且场场爆满之后,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节目之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悔花秦腔团演出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相似文献   

19.
金牛先生 《中国西部》2013,(17):160-161
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小霸王、新白娘子传奇……《致青春》里出现了很多年代产物,所以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怀旧电影。这也许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致青春,因为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电影里的细节,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的诚意和深刻早就大大超出了"处女作"三个字的水平。你以不同的人物作为切入口看《致青春》,便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夏丽柠 《中国西部》2013,(26):154-155
《西游记》里唐憎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路程,我觉得那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摩托日记》里切·格瓦拉和明友两度漫游南美五国的旅程,我觉得至少得有辆摩托车或是能拦到过路车才行;《一个人的朝圣》里哈罗德用87天走了627公里,我发现这趟旅程只要能走路的人就能完成!可是,就像生产一瓶可乐,除了水、糖和二氧化碳,还要添加一滴神秘主剂。我相信哈罗德一定拥有除了执菩行走以外的力量才能完成了这场一个人的奥德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