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深孔强制爆破放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钎对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特点,为了大幅地降低初次来压对支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载荷以及顶板大面积垮落时形成的飓风对工作面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和破坏.必须采用深孔预裂爆破,破坏采区顶板来压时的完整性,使其尽早垮落.文章着重介绍了采用深孔预裂爆破作业中炮眼设计、施工,装药、起爆等要求和爆破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坚硬顶板的煤层开采.由于顶板岩层强度高、厚度大.采空区易形成大面积悬顶。此类顶板一旦大面积悬顶后自然垮落.重则压坏支架及设备造成事故,轻则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故采取顶板弱化措施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处理坚硬顶板的方法主要有:高压注水压裂与注水软化法、循环式浅孔爆破法、地面深孔爆破法和超前深孔预裂爆破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顶煤较薄,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已经发生断裂破坏。这样,极易发生支架端面无支护空间顶煤的冒落,进而引起直接顶冒顶,造成工作面无法推进,使回采煤炭的含矸率大幅上升。因此,必须避免发生端面顶煤冒落。本文主要探讨硬顶软煤大倾角综放采煤高围岩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短壁双翼旺格维利煤柱支撑法回采和顶板全部垮落法的回采工艺及回采率,经分析比较,短壁双翼旺格维利顶板全部垮落法回采及使用履带式行走液压支架可以提高矿井的回采率,更能给矿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榆树井近距离煤层组"两带"的高度,深入研究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并为合理留设露头区安全煤岩柱提供数据依据,本文以榆树井矿区近距离煤层组工作面为例,利用实测对比法、《三下采煤规程》经验公式法和综放开采"两带"公式法,预测了工作面的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结果表明:榆树井煤矿11204工作面垮落带最大高度为8.5m,垮采比5;11204工作面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55.58m,按照综合采厚计算裂采比为12.43;近距离厚煤层组下组煤开采时,上层煤的底板破坏范围与下层煤的垮落带发育范围有重合区域,加剧了下层煤垮落带的高度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展开了水力压裂控制在坚硬顶部工程中的现场应用研究,利用监测支架作业压力、顶部的来压步距检验压裂效率,并与爆破控顶法展开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压裂程序结果显示,压裂孔两侧的钻井中有细水流出,表明压裂可以使裂隙在顶部工程中大范围延伸,进而削弱顶部围岩,损坏了顶部工程的整体性;压裂后,支撑作业面压力得以明显改善,而水力压裂则能使顶部尽快垮落,降低了顶部来压对工作面支撑的影响程度;与爆破控顶比较,水力压裂控顶具备工作量小、稳定性高、施工时间快、控顶效益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对隆泰公司矿压进行了实际观测,包括放顶煤初次垮落步距、直接顶岩层初次垮落步距、基本顶岩层初次垮落步距及其来压强度。对炮采工作面进行了观测,分析工作面支架受力状况,研究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对同类条件炮采放顶煤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采用水力压裂控制坚硬顶板冒落的煤矿越来越多。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系统利用水力压裂技术控制坚硬顶板垮落,采用类似波兰的钻孔切槽方式控制裂隙面的扩展。该作业主要应用于工作面坚硬顶板初次放顶,防止大面积顶板垮落造成的安全隐患。水力压裂作业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顶板应力仍属于原岩应力状态,裂隙面扩展方向会受到原岩应力的影响,类似的试验在其他煤矿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了解决综放工作面顶煤难冒落问题,末采新工艺应运而生。本次以平庄矿区首次采用水力预裂技术为基础,通过水力预裂对提高综放顶煤回收率、控制隅角三角区悬顶、卸压巷道围岩等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五虎山矿综采工作面使用国产ZY—35型支撑掩护式支架管理顶板,在回采过程中,支架经常发生“压死”现象,有时还会引起片邦冒顶,严重时被迫停产.1.死架原因分析(1)由于操作不当,支架达不到足够的初撑力,前次移架所留活柱行程小,周期来压时,我矿南100工作而一次压死11个支架.(2)采高过大或底板浮煤过多,支架不能有效地支撑顶扳,引起顶板突然垮落,把支架压死.  相似文献   

10.
由于矿井煤层的开采水平倾角大,且煤质松软,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工艺,支架载荷有强烈的分段特征,综采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采空区下部被垮落岩层下滑充填,当上部垮落岩层下降时,支架遭受强侧向负荷,安全性较差,且支架在遭受强冲击负荷时易不稳,顶板进一步破碎,发生冒顶、窜矸伤人事件。基于对现场的矿压和顶板变形观测,并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研究了大倾角工作面矿压和顶板冒落规律,对保证安全高效回采有着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壁刀柱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巷道均沿煤层顶板布置。山西兰花集团莒山煤矿3#煤层老顶为岩性较硬的砂岩。受采空区支撑煤柱的影响,老顶处于两端固定梁支撑状态,其跨度小于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所以在刀柱工作面短时间推进过程中,老顶岩层不会发生垮落。  相似文献   

12.
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充分收集并分析小庄煤矿勘查时期、建矿阶段和生产过程中的地质资料,作为本次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查工作的地质背景,利用现代勘查手段,探查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状况,分析4煤采动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规律;查明4煤开采后40204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和40309工作面采空区垮落带高度,为矿井防治水工作及矿井采掘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察哈素煤矿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根据该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采用将经验公式、井下仰孔注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2上煤层开采区域、3-1煤层开采区域及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重叠开采区域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2-2上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36m,裂隙带高度约为76m; 3-1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3m,裂隙带高度约为93m; 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8m,裂隙带高度约为110m。对比邻近矿井相关参数和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用井下仰孔注水法测试导水裂隙带高度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4.
桑树坪煤矿北一采区4315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安装整体悬移液压支架108架,进行放顶煤开采,使用此支架煤炭的回收率高,顶煤易回收,煤炭损失小,对我矿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回采率,保证回采工艺的流畅性,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对顶煤松动爆破。本文以大汉沟煤矿5号煤层为工程背景,依据5号煤物理力学特性、赋存条件及巷道放顶煤工艺的特点,研究确定顶煤松动爆破方案,为大汉沟矿运用巷道放顶煤开采急倾斜煤层提供理论依据。对同类运用巷道放顶煤开采的急倾斜煤层矿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东矿复杂地质条件下巨厚软煤层上山开采为工程背景,为验证青东煤矿846采煤工作面初始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判断巷道围岩是否稳定、安全,对工作面机、风巷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巷超前支架的工作阻力进行观测,分析了846综采工作面三个测区以及整个工作面顶板的来压特点,提出了倾斜长壁综采破底放顶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再次监测支架初撑力与末阻力。结果表明,该采煤方法有效解决了工作面中部动载冲击过大问题,证明了采煤方法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大巷煤柱4#面风巷地质构造情况,针对构造破碎带内顶板松软破碎,稳定性差,影响正常施工问题,通过采用长探梁超前临时支护,棚梁支架下0.2m处,打管缝锚杆加固,缩小支架棚距到500mm,最大控顶距离缩小到0.58m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超前预防性支护。实践证明能有效解决施工中过构造破碎带顶板漏顶冒落、两帮垮落旷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沿空留巷即工作面煤层回采后,在1902综采工作面胶带巷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在1902工作面胶带巷留巷作为1904工作面的轨道巷。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采用预裂切缝技术使顶板垮落,巷道顶板预裂爆破切顶卸压、巷道超前段顶帮补强支护、回采侧巷帮挡矸防护及巷道滞后段加强支护等工艺利用原巷道并经加强支护形成新巷道,作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采巷道。  相似文献   

19.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峪沟矿务局红旗矿位于大峪沟煤田西南部,煤层平均厚度为4.62米,煤层产状较稳定,走向近东西,平均倾角10°,煤质为粉状无烟煤,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2~3层,夹矸岩性为泥质岩,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炮采一次采全高,低位放顶煤开采。一、对放顶煤采出率的尝试提高炮采放顶煤开采的采出率一直是红旗矿多年以来不断探索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实践,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一是提高顶煤放出率。对于软煤层,由于混矸多,红旗矿着力于支架放煤机构的研制和放煤工艺的改进,以降低含矸率为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顶煤冒放性在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本文结合某矿山现场地质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采高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顶煤的变形特征及应力响应机制。分析工作面推进30m、40m、50m时,不同割煤高度下顶煤的位移、垂直应力、最大主应力、塑性区分布等规律,对比确定顶煤的冒放性。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煤层不同采高下顶煤均出现弯曲离层现象,裂隙发育程度高,其内部应力释放效果显著,证明顶煤具有良好冒放性。(2)顶煤弯曲下沉量随割煤高度增加而变大,最大主应力有所波动,但煤壁垂直应力集中程度变化较小且塑性区变化不明显,说明顶煤冒放性良好,在放顶煤开采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远大于割煤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