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侃 《中国经贸》2009,(6):185-186
不良贷款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国际通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指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并对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外资产证券化主要是解决银行资金的流动问题,而对于拥有巨额城乡居民存款和大量存贷差的我国商业银行,其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想丢掉不良资产的所有风险。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入手,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判断,从不良资产供求层面考查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绝非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突破口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巨辉 《特区经济》2006,211(8):82-83
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市场化的融资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进度的加快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而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其次,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基本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问题,最后说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和内容.本文对已在商业银行中实施的受益权信托模式下不良资产证券化为例.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功能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要点、优势以及受益权信托模式的特点和交易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解决巨额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摆在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难题,资产证券化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在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活跃在资本市场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及其优势,并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它来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美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现阶段在我国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技术障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失为一种成功有效的做法。本文首先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主要的风险点,进而对当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思路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当前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在即,我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背负着大量不良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将要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同一层面展开竞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处理是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从证券化资产的必备条件入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同国外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实践,指出不良资产在我国不宜进行证券化。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来看 ,在我国实施债转股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开端。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是实施债转股的根源。债转股不仅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大举措 ,同时有利于推进经济深化改革 ,有助于“亏损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 ,并为我国加入 WTO后提供有利条件。在实施债转股中 ,要避免其成为企业“逃债”的渠道 ,克服不良资产收购价格的不合理性 ,也要注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数量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的分析,对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认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而且要能控制不良资产的生成,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就能实现由魔鬼到天使的蜕变,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风险和控制不良资产增量。  相似文献   

12.
王延安  尚妍 《北方经济》2006,(14):54-55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有利于银行盘活金融资产,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如缺乏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证券化市场很少有机构投资者,缺乏专业人才和操作经验等.因此,搞好不良资产证券化,须要制定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培养和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良资产证券化于2016年重启试点发展至今,在本轮重启中,中小银行作为发行主体积极探索并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文章基于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分析中小银行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瓶颈与障碍,最后给出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曲娟 《山东经济》2007,23(3):82-86,95
当前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流动性差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三大难点问题。如何尽快有效地解决这三大问题,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局将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我国现阶段银行业经营现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事实证明,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各国商业银行都面临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开放不良资产市场几乎是各国的普遍方式.从我国来看,讨论得较多主要有三种模式:剥离模式、证券化模式和交易中心模式.三种方式各有其背景和条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流人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它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同时与非中介竞争,是在传统的融资证券化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各国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逐渐得到认可并在不断的推广。我国政府为了处理巨额不良资产,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共接收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约14000亿的不良贷款,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其清理和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践来看,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债转股、债务重组。贷款再出售和资产置换等方式,这些方式对处置不良资产和现金的回收方面均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为此,央行前行长戴相龙2001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称,为适应居民住房贷款的迅速扩大,我国即将进行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要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研究国内外投资人购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以及学习国外投资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金融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和实施不良资产的证券化,使之成为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以及证券化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成颂  王超 《上海经济》2018,(5):107-121
选用201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重启后沪深股市16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衡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引入Loutskina构建的"证券化指数"衡量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利率市场化进程减弱了这一影响。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作用具有机构异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削弱程度最深,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影响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