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也因此延伸出各类互联网经济,借助互联网相关互动、社交、网络娱乐平台,能够吸引大批“粉丝”支持,而这些“粉丝”是很多商家和产品的营销对象,很多账号在前期积累大批“粉丝”后,后期就开展产品营销,这样的营销路径屡试不爽,是目前各大平台中相关产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有大量的“粉丝”群体为此埋单。文章主要介绍了“粉丝经济”下的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分析微信公众号经营的特点和优势,并探究基于“粉丝经济”、微信公众号精准营销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自媒体行业的从业门槛也越来越低,数量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也催生出多种新型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新兴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新型经济,除最初的明星效应激发出的购买力外,还衍生出诸如追捧IP、品牌粉丝、社群集结等多种形式的消费模式,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粉丝群体,未来“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针对“粉丝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并对“粉丝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娱乐业发展火爆,尤其是伴随着互动交流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升级,使越来越多粉丝群体的身份由最初的普通观众完成了到深度参与者的转变。而如今,粉丝的众多行为已经具备了经济属性,也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同时,粉丝群体关注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娱乐业扩展到了体育、文化、科技、互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使粉丝经济越发引人关注。本文就从粉丝经济的定义理解出发,简要归纳粉丝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讨论它的“喜”与“忧”,并就更好促进粉丝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化网络不断得到优化和发展,很多年轻人都在追星,粉丝经济也就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形成了商业的运营模式。本文以移动电商背景下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为主线,对粉丝经济的特点进行探究,进一步分析在时代大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当的粉丝经济运营模式,希望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力。它覆盖了我们生活、学习的诸多领域。互联网时代追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而催生了数量可观的粉丝群体,而从中又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粉丝经济的主要载体。粉丝经济开始占据时代主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粉丝变现。借助粉丝经济可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感得到相应的增加,继而便可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娱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流量明星的崛起,“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模式应运而生,“粉丝经济”原本是娱乐公司使用的一类以流量明星带动,粉丝付费的营销战略。辩证来看,这一营销战略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可取之处,因此文章通过分析“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模式带来的娱记资本公司增收和增加造型力度等正面影响和产品缺陷明显以及产品周期短等负面问题,并且对负面问题从缺乏引导、平台不完善、公司资本逐利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了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完善平台建立、引导粉丝等建议,以期望“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正向的影响,促进我国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众多新兴经济中的一员——粉丝经济,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毫无疑问,粉丝经济拥有十分广阔的未来,然而,作为粉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群体在粉丝经济中并不总是扮演着正面角色。本文将以近期某事件为例,通过对各个涉事群体进行逐一分析的方式,探讨粉丝群体对粉丝经济的阻碍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娱乐产业在近十年迅猛发展,催生了一批大众明星与粉丝群体。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粉丝经济这个新兴概念的出现,粉丝作为娱乐产业的消费者对娱乐产业的产品——明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强。本文结合相关已有理论,立足于市场营销角度,探索基于互联网载体的粉丝评价对于明星商业产出的影响,通过对比内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不同情况,为内陆娱乐运营主体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下的中国娱乐产业提出创新赢利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宏观经济不断攀升,各行业指数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上升趋势。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结合后,掀起了一波“带货”风潮,而带货的群体正是活跃于互联网的网络红人们(简称网红),在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凭借自身名气与粉丝黏性,同时满足供货方与购买人群,这就是网红经济。从网红经济的角度,品牌营销策略始终面临着种种问题。本文将由李佳琦与欧莱雅事件展开,探讨如何改进基于网红经济下化妆品品牌的营销策略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雁 《广告大观》2014,(4):48-48
像大数据一样,“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被我们过度消费的词汇。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去改造传统产业,比如黄太吉、嘀嘀打车;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社会化营销和粉丝管理,比如小米、Roseonly;也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去创新产品体验,比如苹果和特斯拉;还有网络“愤青”们说:讲“互联网思维”的人,做过互联网业务吗?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营销者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崛起,让粉丝经济从虚拟走向现实,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品牌往往就能轻易的扩大销量,提升品牌的认知度,促进品牌的产品创新。大批粉丝愿意为偶像打开钱包。本来这只是发生在娱乐圈的现象,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波及发酵开来。苹果手机的出现,让粉丝经济从娱乐产业转移到传统制造领域,只要苹果公司推出新款iP hone手机,"果粉"总会一马当先地抢购。嗅觉灵敏的中国商家窥探到这一点,开始培养自己品牌的"死忠粉",魅族、小米乃至锤子手机的兴起,无不与粉丝有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掘粉丝潜能的品牌才可直面市场的激烈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娱乐产业的一大支柱便是粉丝产业。粉丝产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相对不成熟,因此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加速向粉丝经济转变,只要明星有足够的粉丝基础,那么不论其做什么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流量曝光和流量转化。然而,粉丝经济是如何出现的,其在发展时出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都值得我们一一去研究。粉丝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引导使其发挥出正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的发展为题,研究粉丝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以便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琦 《北方经贸》2022,(11):47-50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与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使得粉丝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发展,催生了粉丝经济这一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文章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下粉丝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模式,研究发展粉丝经济给予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回馈与负面影响,探究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从顶层设计、社交平台、艺人自身及其团队等多方入手,提出加强治理监管,引导粉丝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侯伟胜 《商业观察》2023,(10):10-13
<正>在互联网时代,人与商品的关系随着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体验、新的消费趋势和新的消费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附着于自然人个体本身的容貌,体态即颜值也成为拥有者在当今社会独一无二的资产,随着新的图片、视频等数据信息在高速快捷信息的传输之下也得以广泛传输,在才艺、直播、附加定向内容开始以非常便捷的方式进行传递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愿意为获取和观看相关内容而选择付费进而转为粉丝,达成交易很顺利,而这也就是消费者追求“颜值”消费的直观体现。于是“颜值经济”的核心得以建立,消费的个性化也带动了上下游行业,如美妆行业、“粉丝”经济等迅速跟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进步十分明显,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基于这种时代环境下网络直播平台的诞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直播模式.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媒体信息.媒体人则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粉丝,获得变现能力.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基于粉丝经济时代下,网络直播营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16.
“网红”凭借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号召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路径。本研究为讨论“网红”与“粉丝”之间的交互关系内涵,如何干预粉丝的持续购买行为,以互联网直播平台的旅游地网红的粉丝为对象,开展了连续10周的取样调查。结果显示:1.“网红—粉丝”交互关系将促使粉丝形成对网红的追随力,进而使粉丝能够保持对网红所荐购的景区产品的持续购买行为;2.高自我修正人格的粉丝个体更容易因“网红—粉丝”交互关系,形成对网红的追随力,而低自我修正人格的粉丝个体则不易形成追随力,更无法持续保持对荐购的旅游地景区产品的购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相关网红组织与企业,需进一步优化营销模式,深化内容内涵,从而稳固“网红—粉丝”交互关系,从而让粉丝长期保持对网红的消费热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进行探究,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之后就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实验样本及促进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策略进行分析,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提升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加强增收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网红经济”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流量变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受2019年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摊经济”成为新时期特殊价值的重新体现,在稳就业、保民生的社会需求下一跃而起。因此,文章将以分析“地摊经济”与“网红经济”的社会效益及其优劣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析两者的潜在联系,研究两者相结合的合理性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地摊经济”与“网红经济”的未来发展意见。文章希望为即将步入此行业者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忠诚的能量     
《成功营销》2009,(8):41-41
在互联网的圈子里,用户反馈的行为就如大家写博客一样,并不是为了经济回报。迈克·杰克逊去世后,许多粉丝在优酷上为他建立了一个看吧。当年,迈克·杰克逊拍百事可乐广告被烧伤时,大部分报道都是文字的,现在的年轻的粉丝可能没办法看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呈现新态势,作为国内第一家用互联网思维成功运作粉丝经济的企业,小米在研究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上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小米的案例研究,从品牌社群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及总结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提出"产品聚合用户,社区平台沉淀粉丝,营销互动助推发展"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以期为企业重新构建与用户关系时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