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运生 《江苏商论》2023,(9):113-116
随着世界经济从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文章利用2016—2020年间中国教育大省与经济发展强省——江苏省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高等教育学科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工学科人数对衍生产业产值影响显著,理工科生人数每增加3个百分点,衍生产业产值就会增加6.3个百分点。农业学科人数对基础项目产值影响显著,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较为微小,农业学科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基础项目产值就会增加仅0.79个百分点。文科学科人数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三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新发展理念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出发,梳理了绿色发展理念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现状,提出并构建了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理念协同性框架体系,阐述了协同性研究和实践的内容要点,以期廓清中国情境嵌入下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理念协同性的实现规律,为提升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全球化的创新浪潮,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仅要推进理论创新,还要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制度创新。理论是先导、实践是基础,但制度是根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任务,把制度创新摆在了各种实践创新的首位。世界各国的创新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契机,制定适应需要的制度创新总体战略,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推动自身的各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杂志是1994年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国务院16个部委联合创办的综合性经济类学术刊物。本刊致力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引领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研究区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营销理念与模式创新,传播物流及供应链科技成果与智慧结晶,力求多角度多方位探究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慧莉 《商展经济》2024,(5):148-151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优化,能够在促使多方合作主体共建多赢局面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本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杂志是1994年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国务院16个部委联合创办的综合性经济类学术刊物。本刊致力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引领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研究区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营销理念与模式创新,传播物流及供应链科技成果与智慧结晶,力求多角度多方位探究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唯有创新理念,才能理清思路,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再次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才能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内在的素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要有创新主体理念,营造政治氛围;二要有创新法制理念,培育内在动力;三要有创新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四要有创新政策理念,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毛细荣 《市场论坛》2003,(12):12-13
文章从区域经济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等方面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呼唤国内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在办学定位、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科地位、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发展困境,高校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创业保障、教学人才等方面进行突破,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软环境保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两栖"型专业化教学团队,构建良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茜 《现代商业》2012,(24):185-186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方方面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本文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确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在工作实践开展中,一些区域政府部门业已具备了区域的招商引资模式,从而实现了较为满意的招商引资工作效果。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一种产物,招商引资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从而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理想的资本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此,本文分析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运行不规范、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将商品流通的发展模式规范化,将商品流通经济理论体系科学化势在必行。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国商品流通经济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其次对商品流通经济理论领域内的相关基本概念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对商品流通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创新的概念以及进行创新的理论原因;然后将不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五种模式结合价值取向图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对整个经济系统的贡献来阐述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贸易经济学的学科基础问题,认为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学科建设提出了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三化"问题:科学化、经济学化、中国化,认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要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前提下,积极展开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话,在中国流通改革的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从而保持该学科的新鲜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郭凯莹 《江苏商论》2022,(12):108-110+131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关注在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然而少有研究从区域视角去思考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因此,本研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思考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该何去何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国外学者Anderson指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发展联动关系,本研究尝试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研究,提出要构建以区域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校企地协同育人”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薛珍妮 《现代商业》2023,(16):11-14
党的二十大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构建科技创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在实证层面论证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提出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坚 《北方经贸》2020,(1):24-27
湾区经济作为当前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全球著名滨海城市群与经济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湾区及湾区化的经济区域正以新的经济组织形态被高度重视,现通过对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以此提出编制大湾区发展规划并加强对大湾区建设指导;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并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以推动中国大湾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章从区域经济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等方面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水平是判断区域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要实现飞跃性的发展就需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要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就需要在重视人才教育培养方面。与此同时,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区域经济水平的有力支撑,经济水平的程度将会对地方教育事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地方教育事业通过培养创业型人才,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将能够提供创业环境,进而有助于地方教育事业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要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培养创业人才,转变教育理念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建立创业教育机制,培养创业专业人才,开展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为一体的素质教育,指导实践开展创业活动,通过培养创业人才的形式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论海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海南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及布局不合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合理,创新人才和高层次领军人物匮乏。为实现海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业发展需要,应加大对海南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优化高校学科结构,建立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教育体制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