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重庆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设计落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尚存在设计差、质量低、缺乏精品等问题.重庆拥有丰富的素材资源,不论是自然景观、人文建筑,还是巴文化、巫文化等文化形态,可挖掘利用的资源很多.重庆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策略首先要考虑美感、功能与文化内涵的合理结合,突出纪念产品的特色,在满足游客对纪念产品审美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还应该考虑产品的纪念性,巧妙融合重庆的文化特征,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张丹  姚琦 《重庆与世界》2016,(26):68-73
城墙遗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重庆极具特色的人文资源之一,对于重庆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梳理文化创意旅游和古城墙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重庆城墙遗迹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文化创意旅游视域下,从产品创新、挖掘文化、宣传营销、专业人才、建设旅游综合体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不但有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还有漫长岁月积淀下来的独特历史与地域文化,这都是构筑富有个性的城市意象的优越资源。将重庆定义为“第一江城”,主要是考虑到重庆城市发展定位的需求;将重庆发展成为一个山水园林城市,这是重庆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红岩精神是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具特色、最具成长性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下重庆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弘扬红岩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重庆城市的软实力,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厉华。  相似文献   

5.
正特色陶艺、手工腰带、精美木雕……3月21日,重庆·明斯克州文化旅游日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举行。明斯克州民间工艺品展、"明斯克州—白俄罗斯的心脏"摄影展与重庆印象图片展,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白俄罗斯传统文化,明斯克州文化旅游资源和医疗教育,以及重庆城市  相似文献   

6.
张飞 《中国西部》2012,(8):14-15
众所周知.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城市形态独具特色魅力.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重庆旅游业一直被作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和打造。  相似文献   

7.
黄玲 《中国西部》2011,(3):22-33
重庆,又名山城,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色彩浓郁醇厚。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天坑地缝、天生三硚、白鹤梁、钓鱼城等自然人文景观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国之府,为这片久远的土地平添了几分壮美!2008年7月,重庆市委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的宏伟蓝图,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这"五个重庆"理念的提出标志着重庆旅游旧貌换新颜,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五个重庆"建设有利于重庆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新直辖的建设与发展、更有利于重庆旅游迎来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唐丹丽 《中国西部》2011,(22):12-13
重庆,这座拥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城市,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观为一体,融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等文化景观于一炉。为有效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10年以来,重庆市着力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助推重庆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何谓"1+5"旅游要素平台,如今进展情况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  相似文献   

9.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2,(10):30-39
重庆是一座建在大山大水之中的大城市,这座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大都市让世界瞩目。她的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形态独具特色魅力,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融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化,这座城市正在青春焕发,从以前的小有名气到现在的"非去不可"、"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这是重庆旅游业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也是重庆旅游业为这座山水之城奇迹崛起增添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变迁,一个极富魅力的重庆向世人吟唱出了西部的崛起之歌,重庆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四方宾客。  相似文献   

10.
月读     
正9月19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前往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场考察。他强调,要坚持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交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主办,突出"创意、创新、创富"主题,参展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及非遗文化、旅游文化、印刷图书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工艺美术书画、汽车文化等六大板块,集中呈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留下了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綦江区石壕镇现有保存完好的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等20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石壕镇紧密配合重庆南州旅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紧盯"红色强引领、绿色促转型"目标,紧抓"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资源优势,紧贴绿色转型实际,强力推动綦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落地、项目成形、发展见效.  相似文献   

12.
杨瑞 《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49-150
分析重庆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选择以旅行社开发为主,按照产品设计要紧扣时代脉搏与需求、突出会展旅游资源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开发原则,设计文化体验型、休闲购物型、都市观光型、节庆娱乐型等重庆会展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重庆是天然气开发利用最早、用气规模最广的现代化大城市;在推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重庆燃气(集团)公司在以董事长、总经理蒲自庆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强化燃气企业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的管理服务功能,在打造重庆燃气品牌、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实施优势扩张,建设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创下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重庆燃气(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历程和成果,标志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典范意义;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重庆燃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蒲自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巴渝文化“行千里”,秀美重庆“致广大”。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西永综保区管委会主办,重庆市文化交流中心和重庆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印象·秀美重庆”文化艺术国际巡游活动,于2018年12月7日至1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圆满举行。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巴蜀文化的发源地,重庆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面对国家重大经济变革机遇,重庆都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2009年,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从外需带动转向内需驱动的大背景下,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应运而生。作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应对全球市场巨变、转变发展方式、启动内需市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重庆两江新区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6.
崔学彬  刘乔乔 《魅力中国》2011,(11):48-48,36
重庆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广义视角下看待红色旅游有重要意义。大视角下关于资源开发、客源开发、市场发展的建议更能扩大看待红色旅游问题的视野,引起思考。而在大视角之下抓住红色旅游的特色——文化价值内涵也是其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重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山水园林的建筑格局,使重庆成为魅力之都、时尚之城。直辖九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重庆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今年,重庆提出打造“温泉之都”、“餐饮之都”的战略决策,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重庆,正在朝着建设中国旅游经济强市,国内外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通过挖掘巴渝文化内涵,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完善文化发展保障支撑体系,打造重庆文化生态圈,有效发挥了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了重庆文化软实力,推动了重庆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国文化旅游跨区域联合开发与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联合是促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重要途径。三国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旅游产品虽早已出现,但多属零散开发、浅表开发,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此,本文特以陕西、四川、湖北、重庆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为例,探讨三国文化旅游跨区域联合开发与产品设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喜讯从北京传来,重庆8万平方公里的山河,两江合奏欢声雷动。3200万巴渝儿女,心潮澎湃载歌载舞。重庆,为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动力和竞争力,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重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三千多年文化历史的重庆,拥有其他城市地区不可替代的远古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动力。从宏观上讲,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从微观上讲,要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文化样式,催生新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重庆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