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助学贷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开始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2000年在全国全面推行。2004年春,因贷款学生拖欠率高,全国几大商业银行停止了大部分贷款业务。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6月, 相似文献
2.
生源地助学贷款涉及学生、家庭、银行(国开行或农信社)、政府、高校以及保险公司等,理性的参与各方都在试图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从而存在各种可能的博弈;生源地助学贷款必须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以实现博弈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王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48-48
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原就学地助学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银、校、生”三方共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标是行动的指导和动力,文章主要对高校助学贷款的目标进行了分析,包括助学贷款目标的内容、助学贷款目标对助学贷款运作的影响,以及助学贷款目标实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马崇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231-232
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存在着大学生诚信缺失、参与者博弈失衡、制度缺陷等问题,造成比较严重的信用风险,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就学地贷款,存在贷款风险大、周期长、审批不透明和工作量大的局限,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管也不够严,极不利于其运作成效的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完善可从改进就学地贷款形式的缺陷和鼓励采用、推广生源地贷款形式以及优化助学贷款的资金用途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谢云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问题和还款中出现的恶意欠贷等信用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主体资助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信用危机分析,如何妥善解决信用危机的对策研究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9.
国家助学贷款是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举措.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贷款需求量大、经办银行成本高且风险大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面临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回收助学贷款阶段,有银行表现出担忧心理。文章从可能产生回收障碍的助学贷款,从社会各角度分析了应该采取的系列措施以便应对回收贷款障碍。 相似文献
12.
13.
朱宇夫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9)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缺乏信用法律保障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实施的瓶颈。贫困生受教育权的维护与信用保障是最关键的法律难题。只有建立一整套个人信用法律制度才能保证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实施。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完善个人信用市场、健全法律环境、加强电子网络技术管理、更新传统文化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着“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宗旨,国家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六年来,它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有80万在校贫困生可以获得助学贷款,贷款的金额约为43.3亿元。平均算来,一名贫困生一年得到的助学贷款约为5400元,大学4年,助学贷款的总额就是21600元。但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还款情况却不令人满意。据介绍,今年以…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特殊的信用贷款,是由国家财政贴息的无需任何担保的个人信用贷款,特别需要的是借款学生的诚信。目前信用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助学贷款的瓶颈问题,建立助学贷款信用档案提高学生信用意识、化解助学贷款风险、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