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机理论,借助我国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不同的政府研发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只有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根据企业创新动机差异划分的异质性创新效率分析表明,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效率的影响仍不显著,而税收优惠反之,且对策略性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要明显强于实质性创新效率。按企业创新效率水平低、中、高再划分的分样本分析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通过提升实质性创新效率来改善中低(尤其是低)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税收优惠通过提升策略性创新效率来改善高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和品牌价值资料,探析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品牌成长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相比策略性创新,实质性创新对品牌成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品牌成长的作用。此外,对于制造业企业样本而言,实质性创新、策略性创新对品牌成长均存在促进作用,且易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相比策略性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样本实质性创新对品牌成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但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税收优惠政策因其较低的寻租风险和更少的激励扭曲备受专家推崇。文章收集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手工匹配和关键词筛选方法得到研究数据,综合运用DID和PSM等方法系统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提高创新要素贡献率、提供风险补偿保障和创新倾向转变三种作用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差异显著,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高于国有企业,无论实质性还是策略性创新都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明显,高新技术行业的创新效果更明显,区域异质性创新效果呈现出东、中、西部递减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异质性讨论表明:高生产率、低融资约束和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服务化转型的意愿更大。动机识别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弱化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服务化转型对企业市场势力具有重塑效应;服务化与技术创新均是制造业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转型路径,二者间存在替代性。最后提出政策启示:促进人力资本深化,驱动劳动力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板的关键;利用新技术形态创造的新契机,是助力服务化转型迈向高级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同时,应谨防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虚拟化和空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015—2020年中国A股73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DEA模型测度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管理者激励对企业创新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表现较为优异,但综合创新投资效率总体不高,创新投资规模效应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影响不显著;在职消费激励和职位晋升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企业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激励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表现为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则表现为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和职位晋升激励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2009—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抑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驱动作用,企业较多的现金持有量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驱动作用。将经济理论与企业财务相联结,研究企业产业升级与企业现实财务状况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丰富了经济学领域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理论文献,从实践层面可以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类型的企业产业升级决策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国家取代。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同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由于企业异质性在不同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同伴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效应能显著地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董事会资本不会显著影响同伴效应与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在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董事会资本广度越宽,同伴薪酬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越大。董事会成员在行业、专长等方面的异质性越高,同伴效应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就越大。但当董事具有更多的行业经验时,同伴效应不能显著地影响高管薪酬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土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选择问题相结合,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规模下降的原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引入工业用地成本,发现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通过成本上升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选择。其次,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产出比;对于非国有企业、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有助于高效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动,共促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溢出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产权异质性及行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中更显著。中介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技术溢出积累创新知识,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鉴于此,应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降低技术溢出门槛,充分释放数字化技术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检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的政府任职经历是否会影响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相对合理的企业显著开展了更多的创新活动,说明合理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薪酬差距的创新促进效应在管理者有政府任职经历的国有企业中显著更小。同时,管理层权力不会弱化薪酬差距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表明薪酬差距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激励效应,但有政府任职经历的管理者面临的潜在行政级别晋升激励减弱了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从而为国企高管薪酬契约的分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4):66-72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强内部创新投入上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跃迁。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函数的描述,还是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都将对资本性投入产生影响,并将传导至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利用2009~201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综合的理论分析与系统的实证检验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企业通过主动削减债务融资确保企业稳健经营。这种负向的资本结构调整现象在人力资本层次较低的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地,行业波动性、外部融资依赖程度及资产可逆性较低的企业,劳动力成本对资本结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进行动机考察发现,高劳动力成本企业削减了债务融资后,股票的年度回报率显著上升。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不仅锚定于目标资本结构,还应部分归因于劳动力成本影响下的经营杠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拉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进而对整体的收入差距产生作用。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低收入、低教育地区。研究创新:首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工业机器人使用数据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价值: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家庭负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上升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可能的原因是家庭负债带来的财务压力加重了企业员工的短视倾向,降低了员工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在民营企业、员工薪酬增长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7.
时值盛夏,对很多企业主来说,让他们感觉到最燥热的恐怕不是天气,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无奈和焦灼.近期,无论是部分加工企业的外迁,还是本田汽车零部件工厂的罢工事件,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焦点,那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的不只是个别企业的今天,还有珠三角甚至中国更多企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探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异质性企业和新增长理论,将企业异质性和新熊彼特模型有机整合到统一框架中提出命题,根据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外生冲击对银行业开放后的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进入后,进入区域内企业平均加成率显著增加。行业层面异质性渠道检验表明,行业与技术前沿差距越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与银行业投入产出关联度越大,外资银行进入“加成率效应”越大。分所有制类型的结果显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向效应值最大。分地区和要素密集度的结果显示,东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加成率效应”较大。研究创新:首次从企业盈利水平视角出发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下游制造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价值:证实金融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9.
决策权配置是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微观制度基础。不同决策权配置模式下,对创新侧重不同,高管和员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集团样本,实证检验集团决策权配置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集团集权管理降低了创新数量。作为影响高管和员工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薪酬差距能缓解集权管理对创新数量的抑制作用;代理问题愈严重,集权管理对创新的负向效应愈强;相对于非国企,国有企业中集权管理对创新的负向效应愈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集权程度较高时,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在集权程度较低时,员工薪酬激励对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制造企业集团确定适当的决策权配置以实现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技术跃迁理论视角,采用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及其补贴强度,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对策略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实质性创新绩效,存在更重数量的策略选择效应;二是数字化转型补贴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及以下规模城市中发挥更强的专利产出激励作用;三是企业数字化水平在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验证了企业数字化水平是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