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兆祥  李奂哲  安世友 《金融论坛》2021,26(10):6-11,20
在新发展格局下,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带动经济健康良性循环的主要动力是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具有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功能,在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是中国金融业的职责和使命.中国金融业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高效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在促进中国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发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是薄弱环节,也是广阔且极具潜力的蓝海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将坚守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拓展履职空间,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继续支持企业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需要加强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合作,促进两个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支持企业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全球产业链及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并向国内传导,疫情肆虐也间接加速了全球经贸格局重构,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党中央迅速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立足福建实际,分析福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厘清出口信用保险在福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并从出口信用保险的视角阐述福建全方位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及政策含义,并提出了具体的金融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6.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部署. 《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改革创新驱动、产品对...  相似文献   

8.
董丽娟 《财政科学》2021,64(4):93-98
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发展的外部风险急剧上升,为对冲这种风险就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中央提出要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当前国际风险的冲击,实现经济安全发展.本文在介绍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资本项目外汇创新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河北自贸试验区现有资本项目外汇创新政策基础上对资本项目外汇改革政策效果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必须深入了解时代发展新态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扫除经济发展障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基于此,文章就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创新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实现"双中高"的客观要求,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支持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在深入系统梳理新三板发展历程、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论证了新三板支持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作用,提出了加快推进新三板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政策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几点认识 第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持续推进农信机构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农信机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整体质效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福建农信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为主线,加快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力推动福建农信高质量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4.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事关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财会监督体系的完善。尽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资本市场上相关的审计失败案例,说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尚有很大差距,监管体系、方法、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问题及成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政府监管并改进行业自律;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净化外部执业环境;四是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强化内部治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我们从实体经济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又要我们从虚拟经济层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保障实体经济循环畅通的金融体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众志成城,金融业更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更要在关键处落好子。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也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外汇管理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开放经济体系形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汇市场的发展成熟将在新时期更好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擘画了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应通过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来主动适配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通过借鉴国际上资本项目开放历程、现状、经验,探讨我国新时期深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性和风险点,并提出了注重系统性全局思维,构建更多层次的国家金融体系、择机扩大资本开放的项目和领域、进一步完善本外币协同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是释放广西内需消费的坚实基础,是广西拓展国际市场的主力之一,是促进广西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保障广西社会民生的关键支撑。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撑广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但仍面临着整体实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经营成本较高、人才支撑不足等多重挑战。广西民营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要求广西找准自身在“双循环”中的位置特点和比较优势,从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引进培育人才等方面发力,推动广西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既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略,也是把握国内外大势、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科技赋能各行各业、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也是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多重因素叠加的经济下行形势,需要进行中长期全局性的考虑,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提出,其既与扩大内需的方针一脉相承,又是一个更加倚重中国本土市场潜力释放的认识框架,体现了更好把握防风险、稳增长、追求升级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思维。本文阐述了内循环提出的背景与学理逻辑,并指出内循环与外循环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发展内循环要注重抓好六项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