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伴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呈现零工化趋势。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方式变革—劳动形态变迁理论脉络出发可以发现,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职业化劳动形态,在数字时代正逐渐由零工化劳动所替代,并展现出劳动时空条件零散化、劳动过程碎片化以及劳动关系原子化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产生的根本动力机制在于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充分利用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数据的特点,包括虚拟性、可切分性、权属模糊性等,采用包括生产场景的时空延展、生产过程的拆分控制、组织关系的外部众包等控制—积累策略,以推动零工经济的扩张与劳动零工化的转型。上述分析表明,研究者既需要从新的视角思考数字时代零工劳动者的劳动状况与相应的保障实践,也需要对数字技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后果展开更多反思。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徐景一  赵慧 《经济学家》2023,(6):120-128
基于技术控制、责任自治、制造同意的差异化管理策略,劳动过程理论经典作家构建了技术变迁背景下的劳动控制策略理论研究框架。本文在劳动过程理论视阈下,基于劳动控制策略研究框架,以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劳动过程为例,考察平台的“算法控制、众包生产和制造同意”的劳动控制策略及其对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平台通过“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算法和内容质量评估算法深化了对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单边决定平台利益分配格局,损害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平台众包生产策略将弹性雇佣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置换为责任自治下的劳务合作模式,平台规避了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弱化了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平台通过展示“赶超游戏”中头部主播的成功范式和示范效应,制造普通主播的“过度劳动”同意,损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面对当前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变化与挑战,现行的法律法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存在着应对不足与制度效力受限的问题,应构建零工劳动者多元协作治理对策以解决上述现实问题: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补齐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提升治理主体效能,完善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共建共治,优化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4.
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市场力量,虽然能够推动数据要素流动助力国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但容易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引发“数字剥削”和“数字统治”现象。本文以美团外卖平台为案例,基于一手数据资料深入考察了平台企业数据资本化过程及运动规律,研究发现,平台企业中的数据资本在进入生产环节前必须依次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要素化—数据要素商品化三个特定阶段;数据要素的生产过程仍然是数据资本雇佣劳动并无偿隐蔽占有剩余价值的过程,但该过程有别于传统产业资本,具有了以“网络暴力”完成原始积累和借助数据控制完成一般积累的双重特殊性。数据资本从本质上看属于新型数智化不变资本的范畴,其增值的来源仍然是数字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数据资本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资本,内部却天然地包含着无序扩张性和边界性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实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在平台经济中的外在表现。对平台企业数据资本本质及运动规律的分析有助于各级政府积极规范平台企业行为,从而积极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利用悬赏竞赛等新型众包创新方式开放性地利用大众智慧,超越了组织界限,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本文以InnoCentive平台为重点案例,分析了悬赏竞赛类众包创新平台的组织方式、评审程序和知识产权管理,并综合学界观点,对目前悬赏竞赛类众包创新平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众包创新在我国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结合众包创新特点,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使众包作为大众创新的有效载体,促进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众包、众筹以及众创等大众创新形式,将有力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模式向开放式、现代化转变。从论述高校科研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出发,提出解决科研团队、科研教师、科研学生面临问题的新思路及运作机理,即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科研众包平台、科研众筹平台以及科研众创平台。建议依托三大平台,有效利用各方科研资源,广泛筹集社会研究资金,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以促进高校科研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纽约作为世界城市在众包管理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广州正处于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以借鉴纽约“NYC Simplicity”和管理众包创新模式。广州要实现新型的低成本、高效率、居民参与度高的管理众包创新,需要构建有效的竞争众包平台、统一的众包标准体系和适度的激励机制,并开放管理数据库,以此顺应政府众包管理创新网络化和大众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任焰  潘毅 《开放时代》2006,(3):124-134
作为一种另类的社会空间形态,宿舍劳动体制随着全球化生产的去地域化而在现代中国出现,它既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管理方式,同时也是劳动团结与抗争以及新型劳动关系出现的平台。我们的结论是,劳动控制与抗争的辩证关系在工厂的宿舍空间中被充分地呈现出来,资本与劳动双方都在有意识地通过对这个空间的控制来强化各自的权力。在宿舍劳动体制中,居住与劳动的高度聚集使得工人有可能发展出集体性的资源,并有助于动员工人向工厂管理者发动集体性挑战。  相似文献   

9.
以参与众包社区的社会大众为调查对象,构建了社会大众参与众包社区动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得出结论如下:在外因方面,形象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不显著,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在内因方面,娱乐动机与沉浸的关系不显著,除此之外,其他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社会大众的参与动机。提出建议:企业应重视并应用众包模式进行开放式创新,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大众高效地参与任务;众包平台应持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的安全性、系统性和信息性,注重知识和信息共享,满足社会大众的参与需求;企业与众包平台应加强合作,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职能岗位,增加社会大众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数字平台是资本与劳动多样化关系的典型与集中地,它在交通、餐饮、在线服务、住宿、流通等经济活动各领域的应用与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以自由职业者为主体的创意群体、灵活就业的零工群体、众包和外包群体以及产消工作者等多种数字劳动类型的兴起,甚至广大网络用户都成为“受众劳动”和“无偿劳动”被纳入到数字平台上的新型劳动之中。数字平台中多种劳动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增强了高技能者的劳动主体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低技能的在线外包群体增强了对数字平台的依附性,同时也为创意群体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数字平台上的不同群体同数字平台资本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数字平台中所嵌入的各种关系进行一般性剖析,在此基础上理清几点认识,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相似文献   

12.
何爱平  徐艳 《经济纵横》2021,(11):19-27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问题一直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争论不断,数字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再次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从传统劳动到数字劳动关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相关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标准:生产一般下的生产劳动、资本运动总过程中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再生产下的生产劳动。数字平台所涉及的数字劳动大都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平台资本通过“广告费”“中介费”以及利息分红等数字垄断租金的形式实现对全社会剩余价值的分割,其真正来源主要依赖于新价值的再分配过程而非生产领域的价值创造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字平台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应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基础设施平台。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面临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挑战。近年来,众包作为创新商业模式,是合作创新的扩展,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式创新。众包平台是连接众包参与者、任务发布者的网络中介机构,主要应用于政务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软件开发等领域。众包平台可按众包任务类型、涉及创新与否、交易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对众包平台运行机制研究文献梳理,从众包平台结果研究出发,借用平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众包平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作出系统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蒸汽时代资本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到电气时代资本对地理景观的建构,再到互联网时代资本对网络空间的再造,资本逐利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拓展。以资本逐利为视角,从劳动力商品到社会分工,从碎片化劳动和标准化劳动到灵活弹性用工,空间再造的历史演进伴随着资本在形式上实现对劳动者进行束缚和操控的全过程。现阶段,资本致力于通过网络空间的再造来进行流量制造和节约劳动时间,以增加更多可供人使用网络空间的自由时间,同时资本通过网络空间对劳动者施以更加残酷和隐蔽的剥削,自此,网络空间使得劳动者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非典型雇佣(即"隐蔽雇佣")关系作了阐释,但其观点既与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相悖,也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基础。隐蔽雇佣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体制下资本垄断在劳动关系上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的健康发展要把隐蔽雇佣关系置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使平台企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一方面,平台共享使企业迅猛发展、社会福利持续增进、新技术模式不断涌现、公众以指数级的速度学习,使企业、社会与公众实现利益共享共赢。但另一方面,平台的技术垄断导致企业分工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和雇佣模式发生偏向平台资本的变化,而平台资本的快速扩张与平台垄断的若隐若现预示着平台企业利益关系显现出从共享到分化的趋势。以劳动过程理论的技术—分工—控制为研究脉络,发现算法垄断、平台分工、"平台—超外包"生产组织形式与二元化雇佣模式是导致平台企业利益关系显现出分化趋势的主要原因。针对平台企业的利益分化问题,在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通过创新监管机制、强化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等举措,避免平台企业利益分配失衡加剧,实现共享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涂艳  孙宝文  张莹 《经济管理》2015,(7):138-149
在企业开放式众包创新模式逐渐成为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及把握市场趋势的重要利器的背景下,影响大众网民群体自觉自愿参与企业众包创新任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文基于行为动机理论、技术采纳与整合理论模型,通过收集中国本土化情景下的代表性众包网站平台"猪八戒网"和"一品威客网"的问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社会媒体的企业开放式众包创新的接包主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问题,并发现:(1)实际接包主体参与众包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密切相关;(2)接包主体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与社群影响对其众包参与行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3)众包平台的配合情况对接包主体的参与行为并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工作弥补了我国本土化情景下基于社会媒体的企业开放式众包创新实证研究在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国外众包研究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经济》2015,(1):28-36
回顾了开放式创新众包模式的已有研究。首先阐述了众包的定义内涵、主体维度等,然后归纳了现有的众包模式,分析了企业和大众参与者参与众包的驱动因素,并总结了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众包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