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月21日下午,北京金融大街15号鑫茂大厦四楼,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比以往更热闹一些。 这是银保监会"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后的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整个现场气氛活跃,新闻发言人巧用比喻,通俗易懂,妙语频出:"盘活存量主要体现在'挤''腾''挖'上面"、"不能说是监管'放水',我们一直坚持'开正门'"、"服务小微企业,要让银行建立'敢贷、能贷和愿贷'的长效机制,让银行考核‘指挥棒’确保工作人员有‘愿贷’的积极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光大有"三名",最近是真火!所谓"三名",就是"名店、名品、名星"。"在'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下,光大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布局,积极落实打造'名店、名品、名星'的发展要求,建设数字化银行。目标是借助金融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提升客户体验、再造业务流程、融合业务价值,通过'三名'建设进一步加强客户合作,通过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助力金融便民、惠民,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监管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规范和发展债券市场、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情况。金融监管是一个老话题,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又有了新的内容。其一,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而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又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二,眼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竞争激烈,如何以改革思维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南方金融》2007,(3):1
阳春三月,备受瞩目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用大量篇幅专门讲述金融业工作成果和金融体制改革,而且在报告其它部分先后14处提到金融工作,可以说字字恳切、句句千斤。金融改革、流动性过剩、金融监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保险业在现代金融、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6处明确提到了商业保险,如果算上与保险密切相关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提到了15项.充分说明保险业在民生保障方面,已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年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保险业在"十三五"时期如何发挥好功能做出  相似文献   

6.
金融控股集团的概念界定、特点与规范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望 《上海金融》2001,(8):17-19
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集团概念、特点的详细解释还不多,有关的介绍也不全面。国外有关资料也主要是对金融控股集团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解释。我国的《金融时报》2001年2月20日曾在理论版中提到金融控股集团的概念,认为金融控股集团是母公司以金融为主导行业,并通过控股兼营工业、服务业的控股公司。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还比较简单,没有体现集团基本性质和特征,也没有体现金融机构在集团内的地位和性质。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笔者认为关于金融控股集团比较全面准确的概念,要结合以下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翟海月 《理财》2014,(11):63-65
众所周知,全国上下正在全方位进行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艺术金融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并一跃超越香港成为"世界艺术品拍卖之都"。为此,在艺术品拍卖和交易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上,中国应当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香港等老牌"世界艺术品拍卖之都"的经验和制度。根据最新的政府调研报告,未来中国艺术品拍卖,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多处提到与金融体制改革相关的事项。笔者深感未来五年金融部门任务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大。一、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将强化中央银行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孙榕 《中国金融家》2018,(10):69-70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周年。五年来,"中国倡议、世界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吸引着越来越广泛的目光。因此,在"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百余场会议中,9月19日下午举办的"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论坛"也备受瞩目,现场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努力促进内蒙古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11,(9):73-73
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表示,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提“互联网+”,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传达的信息?其实报告的文字本身已经呈现出足够多的信息,足够让我们合理预测“互联网+金融”未来所处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许闲 《上海保险》2016,(10):16-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方主页上,有一则关于《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报告"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新闻。该报告被视作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合发起并发布的一项开拓性报告,为中国如何建设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提出具体建议的实际路线图。然而,以上报告对中国绿色保险的理解,虽然与现有大量中文资料的介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监测报告》(更新版),全面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在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正遭受欧元区危机加剧和其他地区经济脆弱的威胁,金融状况恶化,增长前景黯淡,下行风险加剧,当前最紧迫的政策挑战是恢复市场信心并妥善解决欧元区危机。IMF建议:发达经济体应提供更多流动性并继续实施宽松的  相似文献   

15.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作强 《济南金融》2005,(12):63-64
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金融和企业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标本兼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积极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之中,然而中国却逆势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中关村引领的科技创新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被公认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在科技金融创新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新三板"市场欣欣向荣。而下一步,中关村需要全面升级科技金融创新,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契机,加强与台湾经济的合作,借助台湾的资本市场优化高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开发银行一直坚持"规划先行,融资推动"的理念,发挥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先锋作用,积极支持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基本建设融资领域发挥着主力银行的作用。开发性金融之所以能够成为政府和市场的桥梁,能够发挥引领商业资金的巨大作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其具有"规划先行"的内核。本文从实现开发性金融与政府发展目标同构性、体现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异构性、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要求三个方面对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内核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构建规划金融体系的功能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已发布,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颁布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以下简称《金融报告指南》),在总结我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全面规范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的相关问题。纵观本次颁发的《金融报告指南》,有以下几点认识与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探索建立长效服务"三农"的体制和机制是确保服务"三农"工作扎实、有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2008年3月以来,农业银行开始全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吉林分行作为试点行之一,从构建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以及拓展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三个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事实证明,吉林分行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得到了多方认可和肯定,从而为农行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服务"三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顾珺 《会计师》2014,(12):8-10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