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近代企业的三次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近代企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高速发展时期,即三次勃兴期,经过这三个高速发展期,日本的近代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而使日本的近代企业日益成熟,为日本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日本近代企业的三次发展,在日本的经营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历史事件。客观描述日本近代企业的三次发展过程,不仅是研究近代企业发展规律的需要,而且也是研究日本近代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日本近代所经历的元老时代、议会时代、军部时期的不同统治阶层及其政策演变进行了探究,进而加深了对日本近代发展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孙琪 《中国经贸》2011,(8):222-222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整体以及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一门学科,是企业科学运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董事会对经营层、经营层对内部单位、部门、员工进行控制和业绩考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模式的公司治理机制一直是企业界和经济学界所关心的内容。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出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日本企业不得不对其治理机制进行改革,董事会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企业董事会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的缩减、外部董事的启用等。然而日本企业推动的董事会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上海企业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它们对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演进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企业家族主义经营的原型──德川时代的商家经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内福利制及劳资关系中的家族主义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经营(亦称经营家族主义),作为一种经营理念、经营习惯,在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荆天星 《特区经济》2014,(10):168-170
由于股东与经营层的分离,与合伙组织相比较,公司的经营效率更低下,如何提高董事对公司负责任的程度就异常重要。董事对于公司要承担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二者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要求,综合起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评判股东的尽职程度。然而我国《公司法》对于这两种义务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执行或违反标准,即便是在有具体要求的条款中,又存在不合理加重董事义务的情形。通过比较美国公司法中对于董事义务界限的分析,判断其规定的合理与不合理的方面,是有利于我国董事义务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日本对商法进行修订,允许企业以章程规定选择采用独立董事制度。日本的这一改革有其国内国外因素,目前日本国内对这一改革的态度也不一,其效果也有待检验。但是,日本根据其国情允许企业选择采用独立董事制度,而不是简单划一地作出统一规定,并对采用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女性董事是我国董事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女性董事成员的增加也会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影响。以中国创业板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女性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女性董事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将女性董事区分为女性独立董事和女性非独立董事,发现女性非独立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较大,显著负相关,而女性独立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著有《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合著)、《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何处寻求大智慧》、《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国企改革攻坚15题》(合著)等。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压制不住的。要用市场经济制度去创造机会平等和效率。当前出现的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现象,主要不是由结果的不平等造成,而是由机会…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实行的奖金制度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均存在着缺陷,为了克服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企业上市公司应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经营层激励机制.EVA激励系统将企业经理层规定为"准所有者",他还不是将收益拿到手的"所有者".以EVA为核心的经营层激励计划的特点是:激励与薪酬挂钩,赋予经营层与股东一样关注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上不封顶的奖励计划.这种机制可以营造一种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企业文化.建立EVA激励系统,就要建立EVA奖金银行,采取当期支付与延期支付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杠杆股票期权制度,一旦确定了奖金数量,经营层既可获得现金奖励,又可得到公司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1981年《新任重要企业干部白皮书》反映,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第1部注册的656家公司、企业中,新就任的董事、经理、部长等达1,522人,卸任的高级职员为1,085人。新任董事、经理、部长最多的是银行金融部门,达182人,卸任的为103人。其次是钢铁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特别喜欢开会。但开会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而且会花去大量的人工成本。日本企业开会拖拉,很多需要立即召开的会议,又没有及时召开。一家日本企业准备在中国投资,中方以为当场就能签约,但董事说要把意向书带回日本经过董事会讨论后才能给结论。当时说,董事会将在下月召开。等了一个月,该公司董事说,上次董事会要讨论的事项太多,需要再等一个月。最终,等不起的中方企业已经决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合资了。  相似文献   

14.
日俄饿战争中俄国的失败与日本的胜利,震惊了中国的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他们看到了立宪国家所进发的强大国力,纷纷疾呼学习日本.其学习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教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师日"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于2002年商法修订后正式移植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模式上实行了可选择性的治理结构。本文在阐释日本独立董事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日本独立董事制度移植方式的效率性,并考察了其实施状况。研究表明,尽管针对独立董事移植后在日本的公司治理环境中能否发挥作用尚存在着质疑,但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移植方式是有效率的。得到的启示是,无论治理制度如何选择,应该遵循的总的原则就是,既要反映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又应该以自发性与自组织性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应该由上市公司在试错过程中自身决定,监管部门信奉的监管理念应该是“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6.
衣龙新 《特区经济》2005,(8):362-362
一、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比例构成及其治理效应 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比例显示出公司董事会中两类董事的基本力量对比,表明了公司治理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特里克尔(Tricker,1994)根据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将董事会分为4种类型:一是全部由执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每位董事都参与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权利集中;二是主要由执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只占少数,只是起到一定监督平衡作用;三是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7.
一、索尼董事会改组日本索尼集团在1997年6月的股东总会上,实施了以重组董事会为核心的机构改革、公司内部董事限定在副社长以上的7人,常务董事以下的原董事成为执行干事(日称执行役员),不在董事之列;另外3名董事为公司外部人士,他们是:布莱克斯通集团会长彼特·彼特森、樱花银行会长本松谦一、格鲁德曼萨克斯证券会长石原秀夫。最终,董事人数从用人削减为10人。执行干事的地位和报酬不变,负责从事收集信息、辅佐董事的工作。今后,业务方面的课题由执行干事(包括兼任干事的7名董事)组成的干事委员会讨论决定,而关于经营总体上…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呼声渐高,但对于具体的制度设计并无定论。作者在分析、比较、借鉴美国与日本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建立授权选择单层制或双层制模式的构想,主张对于独立董事应当适用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媒体速览     
日本大学新排名】给日本的大学做一个排名的话,前十名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丰田工业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及东京电机大学。看一个大学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就职率,更要看有多少人成为企业董事,特别是上市企业的董事。强势大学的教师带的学生较少,学生学习时间长,鲜有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翻译:陈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理论,并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商业银行在贷款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机制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是大股东控制,同时应引人商业银行作为强有力的第三方来约束大股东,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强化商业银行在贷款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需要改革破产程序;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持有公司股票,适度从事投行业务;建立银行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